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于斯--张伟
玉于斯--张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11
  • 关注人气: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2-05 08:08:38)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儒家思想

改变

痛苦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君子与小人这一对概念和仁的关系。笔者查阅资料,看到有人将君子与小人译为治人者与治于人者,或者译为社会精英与普通百姓。正常情况下,君子与小人是可以有这些解释的。但是,这里如果这样解,却翻译不通。比如,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是说普通百姓中间没有仁者,这怎么可能?仁与一个人是普通百姓还是社会精英没有直接关系。普通百姓与社会精英划分的标准不是仁,不是道德。普通百姓中间也应有仁者存在。治于人者也是如此。所以,这里的君子与小人应译为道德高尚与低下的人,即与现在人们对君子与小人的理解相一致。这样,也与仁是指道德的最高层次相适应。

君子与仁者是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仁者是指各方面的道德水平都非常高尚的人。君子道德水平虽然很高,但是,却不如仁者的道德水平高。君子的道德水平指的是几项、几个方面,仁者的道德水平指的是许多方面、大部分。

君子与小人这一对概念,是儒家思想的标志性概念。自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来,社会各界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一直没有停止过。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浪高过一浪。一个世纪过去了,儒家思想的许多东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不到多少与儒家思想密切关联的东西了。比如,君子与小人这一对概念,我们就基本上不用了。但是,儒家思想是不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呢?没有。儒家思想的许多东西改头换面后,依然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君子与小人就是如此。只不过,现在不叫君子与小人了,改为别的名称了。名称变了,但是以道德为标准对他人进行评价与分类的方法依然如故。当然,也有许多东西发生重要改变后,以新的形式调整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孝、义等。还有一些东西则没有发生改变,时不时地冒出来,如忠、信等等。

我们要正确看待儒家思想的这种改变。改变是被动的,不是它愿意改变,而是不得不改变。改变是必要的,不改变,它就无法与其他文明相抗衡。改变是痛苦的,不痛苦,它就无法实现脱胎换骨。

有人说,儒家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不要去动它,不要去改变它,更不要进行改革。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果儒家思想已经离开人们的现实生活,成为一种文化遗产,那就不需要动它了。问题是,它还是一种活的文明,还要发挥指导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作用,这就不得不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对它进行适当的改革。为什么?因为它落后了。一种落后的思想,如果不进行改革,只会带来灾难。儒家思想的改革是一种趋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不是哪一个人能决定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儒家思想作为世界文明的一员,只能顺应形势。

    【笔者译】孔子说:“君子虽然道德高尚,但是,并不是所有君子的道德水平都能达到仁爱的高度,同一个君子的道德水平也不是时时都能达到仁爱的高度。小人道德低下,从来没有小人的道德水平能达到仁爱的高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