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2-03 08:05:42)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德行金玉良言大智大勇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笔者认为,这一章是对前面章节中关于言和仁的观点的修正。
第一,关于言。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又说过,要敏于行,讷于言。还说过,刚、毅、木、讷近仁。这些表述给人的感觉是,多说话是不对的,要不说话、少说话才好;伶牙俐齿是不对的,要磕磕巴巴才好。孔子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有这个意思,但不全面。前文所说的这些,过于强调不说话、少说话,走向了极端。这里,对前文的极端化进行了纠正。明确有德行的人一定会有好多话要说,言外之意是要人们认真听、认真学习。这些有德行的人话说的再多,也不是巧言令色,而是金玉良言。听他们的话,会对自己、他人有所帮助。但是,在听人说话的时候,要有分辨能力。不要认为说的头头是道就都是金玉良言。一定要看这个说话的人是不是有德行的人。如果不是,就不要听,免得被花言巧语带到沟里去。
有人会说,我们应该听思想家的话,思想家说的才是金玉良言。可是,思想家在哪里?笔者认为,思想家就是从这些有德行的人之间产生的。一个没有德行的人是成不了思想家的。但是,在这些有德行的人还在世的时候,他们往往还没有被称为思想家,没有人赏识他们,没有人同情他们,没有人拥护他们。为什么?因为思想家的思想总是超前的。只有在他们离世若干年后,有些人的思想被发掘出来,化育一代又一代新人时,这些人才为世人所知。那些没有被发掘出来的思想家,就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些有德行的人,真正伟大的思想大都分散地存在于这些人的意识之中。伟大的思想与地位无关,伟大的思想与金钱无关,伟大的思想与权力无关。伟大的思想与德行有关,伟大的思想与智慧有关。我们要关注、敬仰有德行的人。
第二,关于仁。一说到仁,总会让人想到仁慈,想到软弱,好像只有仁慈、软弱才是仁。勇是武夫的事情,与仁没有关系。这显然是不对的。过于强调仁的仁慈一面是走向了极端。这里通过阐述仁与勇的关系,对仁的理解进行了纠正。仁包括许多内容,既包括仁慈,也包括勇敢。没有勇敢的仁是不全面的。勇敢是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仁中的勇敢,是指大智大勇,不是指匹夫之勇。所以,要分辨清楚,没有勇,不成其为仁;只有勇,也不成其为仁。
【笔者译】孔子说:“有好德行的人一定会说许多金玉良言,值得用心去听,但是说金玉良言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德行,要分辨清楚。能被称为仁爱者的人一定有大智大勇,但是被称为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