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29 08:31:59)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耻辱

待遇

仁爱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笔者注】本章讲了两个内容,一是耻辱观,二是非仁观。先看第一个内容。人们都知道,儒家倡导学而优则仕。但是,却鲜有人提及邦无道则辞。也就是说,儒家在给大家指明了前进方向的同时,也给大家指明了退路,并不是让大家赖在官位上不下来。你去做官,为的是施展抱负,实现理想,为国尽忠,为民效力。当国家政治黑暗时,抱负施展不了,理想实现不了,为国尽忠无门,为民效力无路,你就要离开,不能贪恋那一官半职。如果贪恋那一官半职不离开,你就是一个无耻之徒。再做官,就是一种耻辱。

孔子在这里确立了一种耻辱观,目的在于给儒家弟子进一步指明进入仕途之后的方向。官不是要一直做下去,该离开的时候要离开。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自己要把握好。

邦有道,指国家政治清明;邦无道,指国家政治黑暗。什么是政治清明?什么是政治黑暗?判断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作出判断?由谁来宣布?这些问题不明确,笼统地说政治清明、政治黑暗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不能概括全面,便有两点可以确定。其一,正义能够得到伸张,是政治清明。正义得不到伸张,冤假错案多发,是政治黑暗。其二,人民权利能够得到保障,是政治清明。人民权利得不到保障,社会弱肉强食,是政治黑暗。由谁来作出判断呢?应当是社会的权威人士。但是,这一权威人士很难寻找。看一看历史,往往都是后人评价先人的时候才会作出评价。至于同时代的人,他们是不会作出评价的。所谓政治黑暗基本都是历史评价。在其当代的时候,鲜有人敢这样评价,更不会有人公开宣布。当然,如果凭自己的判断,得出政治黑暗的结论呢?可以,但是,这一判断是否就对呢?即使对,又有几个人有这种能力呢?孔子说的做官领薪水就发生在其当代,所以,孔子说的政治黑暗就辞职不干,基本上是不能实现的。孔子本人生活的时代,鲁国三桓当政,也属政治黑暗,但孔子还不是照常当官领薪水吗? 虽然孔子后来辞职了,但是,他并非因为政治黑暗还领薪水感到耻辱而辞职。

谷,各种注释都译为领薪俸。古代的时候,各种待遇都称为薪俸,所以,可以这样说。但是,现在这样说就不合适了,薪水只是待遇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译为各种待遇比较合适。这样的话,可以把各种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包括在内。

按照本章的说法,国家政治黑暗,照常领取各种待遇,这样的人是无耻的。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十分妥当。领取国家规定的各种待遇的人很多,按现在的分类,有许多种。至少就国家工作人员来说,就可分为政务员和公务员。只有政务员对国家的政治负有责任,而公务员都是普通人员,根本影响不了也决定不了国家的政治。普通公务员也需要吃饭,也需要养家糊口,让他们都对政治黑暗负责而引咎辞职是不合适的。孔子这里所说的耻辱,不应包括普通公务员。

再看第二个内容。克,应为克己复礼之克,意思是控制;伐,应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之伐,意思是进攻、攻击;怨,怨天尤人;欲,贪欲。总起来,前半段的意思是,克、伐、怨、欲这四种行为不能得到实行,是不是能够达到仁呢?言外之意,克、伐、怨、欲这四种行为是不好的行为,是反面的行为。不去做不好的行为,并不能说明人的行为有多高尚。只不过说明这个人达到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所以,孔子所说的仁,是一种大爱,要求的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作为,而不是控制约束自己的不作为。也就是说,要求的高度更高一些。

【笔者译】原宪问孔子什么是人的耻辱。孔子说:“一个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为国家工作,享受国家的各种待遇,是正常的。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他还为国家工作,享受国家的各种待遇,这就是一种耻辱。”“控制、攻击、埋怨、贪欲这四种行为都没有了,可以达到‘仁爱’的高度了吧?”孔子说:“做到这些,是非常难的、不容易的。如果问我是否达到‘仁爱’的层次了,那我只能说不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