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26 09:15:34)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士武士文人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另一种“士”。前文中,子贡问过什么是“士”,孔子分三类作了回答。这里,子路又问怎么样才可以叫“士”?孔子又作出了与上面不同的回答。这两种回答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两种回答,都是对“士”作出的形容,不存在对与错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笔者认为,孔子对子贡的回答,是对文人如何作“士”作出的回答;孔子对子路的回答,是对武士、侠客如何作“士”作出的回答。对于子路这样的武士、侠客而言,要在为人处事的风格上有所表现。具体来说,就是对待朋友,要能互相批评、共同促进,因为朋友可能说出符合真理的话,也可能说出不符合真理的话。对于符合真理的话,要虚心接受;对于不符合真理的话,要勇于批评,使之有所改进。对待兄弟,要能和睦相处,因为兄弟可能说出对的话,也可说出不对的话。无论话对还是不对,相互之间都要和和睦睦。
李泽厚先生将士译为知识分子,不能涵盖士的全部内容。士,在当时是一种荣誉性称号,不仅适用于文人,也适用于武士。子贡、子路都来问如何做一个“士”,可见,这一称号对他们的吸引力。士作为知识分子的称谓,是后来的事情。所以,翻译时不宜将士译为知识分子。
论语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去说、去阐述。这每一条都是对同一件事、同一问题的回答、解释。把这些回答、解释综合起来,就是对某一件事、某一问题的完整回答。
【笔者译】子路问道:“怎么样做才可以被人称为‘士’呢?”孔子说:“人与人之间要能相互批评、共同进步,相处得还要非常愉快,就可以称为‘士’了。我说的是朋友之间要能相互批评、共同进步,兄弟之间要能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