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22 07:52:54)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骄横跋扈普通人小人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君子与小人的另一种特点。君子与小人,是儒家思想打造的一组道德标准体系,分别代表了两种道德形象,不是社会上人群的分类。这一组形象有点类似于今天所讲的英雄、模范和流氓、坏蛋(并不完全对应)。芸芸众生,并不是只有君子与小人两种人,还有一种人,就是既非君子也非小人的普通人。这种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君子与小人的比例很小,普通人所占比例很大。树立君子的形象,是为了让人们学道德、守道德,做一个好人。刻画小人的形象,是为了让人们知道好与坏的边界,不去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不要成为一个坏人。
笔者认为,呼吁人们去做君子的愿望是好的,但君子的要求很高,一般人很难做到。退而求其次,呼吁人们去做既非君子也非小人的普通人应该是可以的。只要不去做坏人,就值得肯定。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位遵纪守法的普通公民,应该是人们向往的主要目标。
看到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描述,笔者突然产生一个疑问;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君主有几位君子?有几位小人?孔子怎么没说呢?二十四史中的历朝历代的君主有几位君子?有几位小人?朱熹、王阳明等人怎么没说呢?儒家大师们为什么没有点评,原因大家都应该明白。
就本章来说,一个人骄横跋扈、盛气凌人,谁最有资格这样?当然是那些封建皇帝、奴隶主贵族。他们做了小人,没做君子,又能咋样?也没咋样他们。
【笔者译】孔子说:“君子表情随和、心灵安宁,而不骄横跋扈、盛气凌人;小人骄横跋扈、盛气凌人,而不表情随和、心灵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