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20 07:48:31)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强迫接受好人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做一个好人的标准。按照孔子的意思,家乡的人都说这个人是个好人不行,需要家乡的好人说这个人好,家乡的坏人说这个人不好才行。从逻辑上来说,孔子的话好像很有道理。毕竟,所有的人包括好人和坏人。如果家乡的好人与坏人都说他好,此人未毕就好。或许是人们都怕他,才违心地说他好。当然,如果所有人都讨厌他,说他坏,这个人肯定也不行。好人都说他好,坏人都说他不好,此人必是好人。
但是,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一说法存在不当之处。好人都喜欢他,说明这个人是个好人,这没问题。坏人都厌恶他,却说明不了这个人是个好人。坏人虽然做坏事,但并不能说明他不知道好与坏,不能说明他的善恶标准是颠倒的。因此,也就不能说明他就讨厌好人,喜欢坏人。相反,坏人往往也喜欢好人、讨厌坏人。只不过,他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选择了做坏事。当然,不能否认,有些坏人是讨厌好人、喜欢坏人的,因为他的价值体系是颠倒的。所以,有些话只能正说,不能反说。
孔子说的这番话,我们姑且认为是对的。但是,对的东西是否就可以强加于人呢?旧社会,儒家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把自己认为是善、快乐、幸福的东西强加到别人身上,试图以儒家思想统一天下,甚至不惜为此使用暴力。人们似乎认为,把恶、痛苦、错误的东西强加于人是恶,出发点就是害人,把善、快乐、幸福的东西强加于人,动机是好的,就是善,就是为了助人。
其实,自己认为是善、快乐、幸福的东西,别人未必这么认为。更何况,儒家思想讲的未必都对。即使是对的东西,也不能强迫人们接受。相信不相信,接受不接受,是人们的自由。你可以引导人们去接受,但不应强迫。不要像儒家思想和某些宗教那样,己所欲,要施于人。
【笔者译】子贡问孔子:“家乡的人都说他是好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能说明他就是个好人。”
子贡又问:“家乡的人都说他是坏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不能说明他就是个坏人。不如家乡的好人都说他好,家乡的坏人都说他坏有说明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