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19 08:07:17)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容忍和谐分歧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两种相反的世界观、人生观。
杨伯峻注:和,同:春秋时代的两个常用术语。和,指多种事物,在真善美占主导地位下的和谐,即所谓相反相成。和表现在君臣关系上,就是臣子赞成君主的正确意见,而不赞成他的错误意见。同,则与之相反,只是一味地盲从,以求明哲保身。
李泽厚注:《集释》《郑语》史伯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李泽厚认为,“和”的前提是承认、赞成、允许彼此有差异、有区别、有分歧,然后使这些差异、区别、分歧调整、配置、处理到某种适当的地位、情况、结构中,于是各得其所,而后整体便有“和”——和谐或发展。
笔者认为,和,指的是和谐,互相取长补短。不同,指有分歧、有差异。和而不同,综合起来,就是多种力量和谐共处,能容忍分歧的存在。同,指的是相同、一致,强调各种力量的一致性。不和指不能和谐相处,不能容忍分歧的存在。就本章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世界观层面上。君子主张建立一个和谐多元的世界,尊重、容忍各国之间差异、分歧的存在。小人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由一家说了算,不能容忍多个国家、多元文化的存在,不能容忍各国之间存在分歧。二是从人生观层面上。君子主张不同民族、种族的人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容忍各自差异的存在。小人主张人的一致性,反对、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分歧。三是从文化层面上。君子主张不同学术观点和谐共存,互相尊重,相互容忍不同观点的存在。小人主张学术观点要一致、一律,不能容忍不同学术观点的存在。
【笔者译】孔子说:“君子主张各种力量、各种学术观点和谐共处,相互尊重,相互容忍差异、分歧的存在;小人主张各种力量、各种学术观点要一致,不赞成和谐共处,不容忍差异、分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