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08 08:05:59)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政治嗅觉气味风吹草动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的政治嗅觉。儒家一直倡导“学而优则仕”,孔子毕生致力于从政。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从政的人必须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政治嗅觉是一个人从政的基本素质,一部分来自天赋,一部分来自后天锻炼学习。执政者一个讲话,一个命令,一个行动,都会透露出信号。根据这些信号,就能判断出未来的政治走向。也就是说,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就能嗅出政治气味。根据政治气味决定自己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是出仕还是隐于世?要根据政治气味来做决定。如果没有这个本事,就不要去从政。如果硬要从政,必会碰得头破血流,一筹莫展。孔子这么高的天赋,尚且难以成功,何况没有这种天赋的人?当然,有这种天赋的人也不一定会从政成功,因为他可能不喜欢执政者的政治路线,不愿与执政者为伍。
李泽厚先生将“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译为“如有重大政务,虽然与我无关,我也会知道和干预的”,似有不妥。原因很简单,孔子这时不在位,只是一闲人,不可能干预政务。即使他想干预,也干预不了,没人理会他。后世儒家总把孔子当作圣人来对待,以为圣人什么事都要管,国君们什么事都要听圣人的。他们总忘了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孔子在世时,还不是圣人,只是一个被迫辞职的官员。辞职以后,孔子什么都不是,怎么去干预国家的政务?而且,这与孔子一直倡导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理念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