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07 08:41:37)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道德

政治

分离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3.13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道德与政治的分离。《正义》:政者,正也。言为政当先正其身也。也就是说,儒家思想认为,政治就是端正人的思想与言行,政治与道德是合一的。所以,儒家各派解释本章时,都解释为端正自己的思想与言行,搞政治就没有困难;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与言行,就不能端正别人的思想与言行。

政治与道德合一,所以,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但是,政治与道德是合一的吗?这是儒家的主张而已。事实上,从儒家提出这一主张开始,一直到现在,政治与道德从来没有合一过。政治是政治,道德是道德,两者是分离的,不是一回事。政治围绕着权力而展开,是用来治国理政的,讲究的是谋略,采用的是手段,强调恩威并施,软硬共用。道德围绕着正义而展开,是用来修身齐家的,讲究的是仁爱,采用的是说教,强调做好人,不做坏人。有的人道德非常高尚,是一个好人,并不能代表他的政治能力就强,他就可以从政。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路。有的人政治上很成功,是著名的政治家,并不能代表他的道德就高尚。比如,三国时的曹操,明朝的明成祖朱棣等等。他们的文治武功非同一般,政治上很有作为,但是,他们的道德水平非常一般,甚至很卑劣。这充分说明,道德与政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儒家道德与政治合一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儒家把道德与政治合一,是想用道德来左右政治。但是,这一设想是失败的。真正用儒家提倡的道德培养出的人,是干不了政治的。为什么说儒家思想造就了大量的伪君子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儒家的道德与政治的冲突。一方面,道德要求人们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另一方面,政治却要求人们那样做,不能这样做。为了适应政治的需要,人们只能说一套做一套。

当然,儒家的道德并非没有一点用处。它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思想与言行标准,引导普通百姓去做一位一位的好人。这对于政治家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对于从事政治的人提出道德要求,可以为政治划出底线,让从事政治的人有所忌惮,不至于为所欲为。因此,尽管道德与政治做不到合一,儒家还是一直主张道德与政治合一,千百年来从未放弃过。

儒家还主张,正人先正己。但是,有的人只把道德用来要求别人,说,你们要遵守纪律啊,要遵守道德规范啊,等等。他自己呢?这些东西是要求别人的,不包括自己。作为下级的人看到这种情况,在要求自己下属的时候,也这样要求,就是不要求自己,不端正自己,只要求别人。说的好听,就是不做实事,要求别人严之又严,要求自己松之又松。下属们没有办法,敢怒不敢言,因为他有权力,管着自己,所以,没有人敢问他,为什么不要求自己?于是,下属们只是应付公事,任他说去,他说他的,我干我的,表面上大家都挺听话,都遵守道德,实际上,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就应了本章这句话,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笔者译】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己的思想与言行,对于搞政治会有什么影响?(应该会有点促进作用)如果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与言行,如何去要求别人端正思想与言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