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06 08:19:19)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仁政

安抚

转换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君主的统治手段。王,指天子。周代及以前称最高统治者为王。自秦开始称皇帝。如有王者,说的就是如果有新的王出现。

孔子总结历代君主的治国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必世而后仁”。什么意思呢?世,一般解释为三十年。治理国家三十年后,一定改为实行仁政。为什么是三十年?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即一代人的意思。治理第一代人,用的是以武力为主以文为辅的手段。进入第二代人,即一世以后,就得变换手段,改为以文为主以武为辅。原因何在?国家建立以后,原有的敌对势力不甘于失败,会时不时兴风作浪。这时,需要武力手段弹压。三十年以后,这些势力已基本上烟消云散,再施武力,就是主要针对老百姓了。这样做,虽然老百姓会提心吊胆,不敢有什么反对之意,但作为君主,面对如此紧张的统治关系,每天也像坐在火山口上一样,不能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如果改为施行仁政,说直接一点,就是安抚老百姓,给老百姓一定的利益,让他们生活好一些、安定一些,老百姓就会喜欢上这样的生活,甘心情愿地接受君主的统治。君主的统治就会稳定下来。这一举措,对双方都有利。所以,君主们基本上都会在统治三十年之后,转换政治手腕,改暴力征服为仁政安抚。老百姓看到,跟着君主能够安安稳稳过日子,也欢喜地不得了。这就是儒家提倡的“仁政”。

假如三十年之后,不施行仁政呢?道理很明白,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反抗是死,反抗亦是死,少不了有一些人铤而走险,起身反抗,如秦末的农民起义。从人性角度来说,只要有安稳日子过,甚至吃不饱穿不暖,老百姓也不会冒死反抗,都会苟且偷生,更何况生活安逸,能够吃饱穿暖呢?儒家仁政的道理即是如此。可惜的是,历史上许多君主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想把手中的权力发挥到极致,为所欲为,穷奢极欲,让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就会上演朝代更迭的故事。

【笔者译】孔子说:“如果有新的王兴起,建立起新的国家,在统治国家三十年左右后,一定会转换统治手段,改为实施仁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