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05 09:33:00)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善人

治国

精英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3.11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善人治国的效果。善人治国是古人的一个梦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人认为,善人本身心地善良,治理国家也会用善良的手段,那样,就会减少乃至消除残忍的暴行,就会少用乃至不用杀人的手段。笔者认为,这一梦想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盼望着治理国家的人是善人。但是,这一梦想从未实现过。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来没有出现过善人治国。善人心地善良,手段温和,这决定了他当不上治理国家的职位。治国必须恩威并施,软硬并用,仅仅靠柔性手段是不行的。社会是复杂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应对手段也必须是多样的。善人胜任不了这一职位,而且,在与其他人争夺职位的过程中,善人也胜不了。历史上,那些文治武功名垂青史的君主宰相们,没有一位是善人。历史上的各项制度,没有一项能够保证善人走上治国的职位。

如果要保证善人执政,就要有一套制度加以保障。既要保障善人能够走上执政的职位,又要保障普通人上去之后,能够像善人一样执政。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走上执政的职位后,只能做善事,不能做恶事。这需要制度来约束,这就是法治,与人治相对应的法治。人治只能依靠执政者本人的素质,没有制度进行制约。他想做好事也行,想做坏事也行。这样的制度是不可靠的。虽然法治能够掣肘,想做一件事不容易,但起码能够保证执政者不做坏事,充其量是无为而治。与善人执政相比,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孰优孰劣?历史会给出答案。

善人治国,作为一种理想,如果能够实现,当然很好。但是,可惜的是,它从来没有实现过,也实现不了。退而求其次,可以实行精英治国。这一方式也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人治下的精英治国,一种是法治下的精英治国。人治下的精英治国,完全依赖精英的素质,如果精英励精图治,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如果精英不思进取,国家就会陷入衰退。法治下的精英治国,完全依赖制度的优劣。如果精英励精图治,由于制约力量强,国家很难有大的起色。如果精英不思进取,由于制约力量强,国家不至陷入衰退。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就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到了发达阶段,法治比较适合。如果处于发展阶段,人治比较适合。当发展向发达转变时,两种治国方式可以适时进行切换。

【笔者译】孔子说:“古人说,‘如果有善人能够连续治理国家达一百年,社会上的各种暴行就会消失,国家也就不用实施死刑了。’这话说的确实对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