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于斯--张伟
玉于斯--张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592
  • 关注人气:1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10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04 08:34:38)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才能

认识

委屈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对自己治国理政才能的认识。孔子认为,自己学富五车,满腹韬略,治理国家易如反掌,只可惜没有人识货,不能重用自己。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从孔子教授的内容来看,孔子精通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这些才能,可以使社会有秩序、国家很安定、生活有条理,但是,却不能富国富民、强国强兵。孔子对发展经济是外行,对发展科学技术也一窍不通。总起来说,就是守秩序可以,创新不行;守业可以,创业不行。这是儒家思想的致命弱点。从孔子算起,一直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儒家思想始终如此,没有什么改变。

孔子的这些才能无处施展,感觉很委屈。其实,当时的统治者并不都是傻子,不懂得孔子理论的优劣。正因为他们看出了孔子治国理政理论的弱点,所以,才没有重用他。他们认为,孔子的理论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按照孔子的施政纲要,要推行周礼,要复兴礼乐。这怎么可能?当时是什么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发生了改变,王室衰微,群雄并起。各诸侯国关心的是富国强兵,建立霸业,没有人关心礼乐的复兴。即使关心礼乐,也是关心创建、发展新的礼乐,不再关心旧的礼乐。孔子不被重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实际上,孔子有过施展才能的机会,就是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史书记载,鲁国大治。但是,几年以后,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鲁国虽然短时间内大治,但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没有从根本上增强鲁国的国力,只不过社会秩序有所好转而已。这样的大治,即使还能延续下去若干年,又能怎么样?国力依然弱小,成不了气候。更何况,随着孔子的离去,他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也被废除,取得的一点成就也跟着烟消云散了。即使孔子周游列国,再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其结果也是可以判断的。

从历史进程来看,倒是没有搞什么礼乐的秦国一统天下,搞礼乐的各国都失败了。这说明了什么?富国强兵远比复兴礼乐重要得多。这说明,各国君主看得还是很清楚的。

    【笔者译】孔子说:“如果有用我进行治国理政的人,我可以在几个月内制定好规章制度,颁行全国,经过三年左右,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