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1-01-01 15:10:33)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生活需求安排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3.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对不同生活层次的追求。李泽厚、杨伯峻、王蒙皆认为,本章说的是卫公子荆善于居家过日子,对自己的财产知足常乐,不求多。以李泽厚的翻译为例子,其意思是,卫国公子荆会处理家务。刚有一点财产,便说‘真足够了’。稍许多一点,便说‘真齐备了’。更增加时,便说‘真完美极了’。
笔者发现,这一翻译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善于居家过日子,是说他会理财、会聚财,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有钱。而后面的解释却是,自己对所拥有的财产的态度,先是足够了,后是齐备了,再后来是完善极了。表现出自己对拥有的财产很知足,没有贪婪,没有贪得无厌。这一解释没有反映出日子越过越好,与善居室呼应不上。
笔者认为,“苟”应当解释为“如果”。苟合矣,意思应当是如果能满足生活需要就好了。苟完矣,意思应当是如果非常齐全完备就好了。苟美矣,意思应当是如果非常美丽漂亮就好了。从满足生活需要,到非常完备,再到非常美丽,反映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生活水平。这样一来,就与前面说的善于居家过日子相呼应起来,代表了公子荆三个层次的生活追求,说明公子荆的日子越过越好,公子荆的追求越来越高。
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人对财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当一个追求被满足时,马上就会出现新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为了防止人被财富牵着鼻子走,应该用其他种类的追求替代对财富的追求。人不能只满足于物质追求,还应有精神追求。物质追求达到一定程度后,要用精神追求来替代物质追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派上用场。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样一来,可以引导人们合理地安排生活,合理地从事事业。你达到了这个目标,还有下一个目标。等你这些目标实现的差不多了,你这一辈子也快完了。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很充实。
当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没有区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是把两者混在一起,从另一个角度所作的划分。但是,这些需求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可以拿过来用。用这个理论来规划人生,为人生提供多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