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0-12-26 08:32:44)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论语之重新解释

名不正

言不顺

正当性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于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治国理政的方法。朱熹《论语集注》胡氏曰:“卫世子蒯聩耻其母南子之淫乱,欲杀之不果而出奔。灵公欲立公子郢,郢辞。公卒,夫人立之,又辞。乃立蒯聩之子辄,以拒蒯聩。夫蒯聩欲杀母,得罪于父,而辄据国以拒父,皆无父之人也,其不可有国也明矣。夫子为政,而以正名为先。必将具其事之本末,告诸天王,请于方伯,命公子郢而立之。则人伦正,天理得,名正言顺而事成矣。夫子告之之详如此,而子路终不喻也。故事辄不去,卒死其难。徒知食焉不避其难之为义,而不知食辄之食为非义也。”这里,朱熹详细介绍了孔子讲此话的具体背景,揭示了卫国政治混乱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人伦紊乱。有没有其他原因,朱熹没有讲。

笔者认为,孔子的回答,提出了一国政治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权力来源的正当性问题。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权力是怎么来的,决定了该国政治是否具有正当性。在古代,权力最初的来源是君权神授、以德配天。君权依照天意确立之后,其他各种权力均依照君主制定的法律法令取得正当性。孔子认为,卫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不符合周朝的礼制,因而不具有正当性,卫国的国家机构听命于他,就违反了周朝的礼制,国家会纲纪紊乱。如果卫国的国家机构不听命于他,国家机构群龙无首,也会陷于混乱。所以,孔子提出,卫国政治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君主的正当性问题。按照孔子的想法,应该由符合周朝礼制要求的人继承君主之位,当时的卫国国君就得自动下台。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孔子的想法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得不到卫国国君的支持,实现不了。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是来源于周天子的授权,二是来源于自身的实力。越到后来,权力越依赖于自身的实力,周天子的授权只是一个名义。到了战国时期,连这个名义也不需要了。周天子已经不存在了。孔子在这里提出的名分,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这个时期,国君的权力已经不依靠名分,而依靠实力了。谁的实力强大,谁就能占据国君的位置,然后说,自己受命于天子,给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解决权力来源的正当性问题。即使天子没有任命,自己也会给自己进行授权。

春秋战国以后,国家政权这一层面的权力来源,基本上依靠实力。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是各方武力交锋的结果。当武力分出胜负后,再采取合法的形式,解决权力来源的正当性问题。

在各个时代的政权稳定时期,社会结构比较稳定,社会秩序也比较稳定。这样的情况下,名分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干什么,都讲究一个合法性正当性问题。你有了这个名分,你也就有了这个权力,你的行为就有了合法性,你的言论就有了正当性、权威性。别人才会听你的话,按你说的去做。如果你没有这个名分,别人会说,我凭什么听你的?你也就干不成什么事情。当然,如果你掌握了权力,即使你没有这个名份,人们依然会听你的话。可见,人们听不听你的话,决定于权力,而不是名分。权力与名分是一个实然与应然的问题。名分是应然,是应该怎么样。权力是实然,是实际上怎么样。给了你名分,你应该有这个权力,但是,有没有,还不一定。所以,笔者觉得,孔子的立论有些不妥当。表面上看,是名不正言不顺,实际上,是权不硬言不顺。

孔子的论述,适用于社会秩序稳定时期,不适用于社会秩序混乱时期。卫国正值混乱时期,是无法适用的。孔子念念不忘恢复礼制,以为只要大家都按礼制的要求做事,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大同。他却没有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不按礼制的要求来做事。社会现实说明,周朝的礼制不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不符合人性的需要。这不是依靠下命令、依靠刑罚能够解决的问题。社会是需要秩序,但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秩序,却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周礼所塑造的社会秩序已经混乱,原因在于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化底蕴发生了变化。新的社会基础、思想观念、文化底蕴需要新的社会秩序,需要新的法律制度。再回到周朝的礼制上去,已经不可能。简单地说,秩序是需要,但需要的是新秩序。新秩序如何构建?需要从最高权力开始,需要从权力的正当性开始。然后,依次构建层层社会秩序。有了新秩序,人们就不会手足无措。即使礼乐不兴,也没有关系。人们有新制度新思想新观念作指导,社会秩序会得到重塑。至于后世朝代的更替,往往没有新制度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只不过是部分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发生易位,遭到破坏的社会秩序被重新恢复,但社会秩序本身没有什么变化,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维持稳定。

    假如让你治理卫国这样的国家,你能有什么方案呢?不要对孔子求全责备。不管怎么说,孔子还是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尽管孔子的方案是理想化的,从一开始就实行不通。因为,卫国国君是不会主动交出权力的。如果按照孔子的方案去执行,围绕着君权,必然会发生一场血雨腥风的斗争,结果如何,也未可知。旧的混乱没有停止,新的混乱接着产生。笔者认为,卫国的政局演变到这个样子,是多方政治力量角力、博弈的结果,不是一个正名能解决的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现在这样,就不要再添加更多不安定因素了。首要的是先把政局稳定下来,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再作其他打算。如果政局动荡不安,什么也干不成。

【笔者译】子路说:“卫国国君等着您去为他治国理政,如果您去了,您准备先做哪件事?”孔子说:“我一定是从端正各种名分入手,解决权力的合法性、正当性问题。”子路说:“有您这样的吗?您太迂腐了,不知道灵活一些。名分要怎么样才算端正呢?”孔子说:“子路,你说话太粗鲁了!作为一个君子,如果你不知道某件事(比如名分),就不要乱说。一个人的名分不正当,就没有正当、合法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人们也不会顺顺当当地听从;人们不顺顺当当地听从你所说的话、发表的意见,你就办不成什么事情;你办不成什么事情,你想复兴礼乐就做不到;礼乐实现不了复兴,社会秩序就没有合适的标准,你想用刑罚去惩罚那些破坏秩序的人,就没有标准可以恰当地适用;没有标准去恰当地适用刑罚,老百姓就不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做事能做到什么程度。所以,君子的名分是一定要说的事情,说了以后一定要进行推行。有了一定名分后,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所发表的意见要一丝不苟,不能随随便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