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
(2020-11-09 08:17:36)
标签: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论语之重新解释孔子鬼神死亡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1.11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对鬼神和人的死亡的看法。从孔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孔子对人的死亡、对鬼神采取了避而不谈的态度。孔子认为,只要研究人,研究活着的人,就可以了。孔子开创的儒学,就是研究人的学说,重点研究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待人接物。“儒”字,由“人”字和“需”字组成,可以引申为“需要的人”。什么是“需要的人”?就是社会、时代需要的人。儒家就是教人如何做社会、时代需要的人。因此,孔子的儒家关注的重点是活着的人,并不关注人的死亡,也不关注人死后变成的鬼神。
至于孔子为什么不关注这些?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孔子觉得,人的死亡和鬼神之事说不明白、道不清楚;或许是因为孔子认为,人死如灯灭,人是不会变为鬼神的,鬼神是没有的、不存在的;或许是因为孔子想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活着的人身上,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关注鬼神。
不管我们如何猜测,都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儒家思想只论及人出生到死亡这一段时间,没有论及人从哪里来(人出生之前的事)、人往哪里去(人死亡之后的事)。这样,儒家思想对于人的研究就出现了时间上的空白。只有把人出生之前、人出生到死亡、人死亡之后这三段连续起来,实现无缝对接,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历程,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的学说。
人从哪里来,人们可以不关心,因为大家知道,人是父母所生,这就够了。但是,人往哪里去,这是每个人都得面对的事,不关心也得关心。人面对死亡,总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虽然大家都知道,谁都得死,谁也逃不掉。死后会怎么样?活着的人免不了要去想。
由于人们看不到人出生之前、人死亡之后的事,又不得不面对这两个问题,就产生了鬼神之说,从而为宗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分别创立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来解释人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并把生前、死后与今生相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人的学说。
从无神论者的角度来说,鬼神是不存在的,宗教是一种假说,没有科学依据,不可信。人死后化为泥土、化为烟灰,生命就不存在了,精神也消失了。
从有神论者的角度来说,鬼神是存在的。人死后,或化为鬼,或化为神,或上天国,或下地狱。人的肉体虽然死后腐烂了,不存在了,但精神不死,灵魂还在。这种主张具有一定的抚慰作用,让人不再那么恐惧死亡,让亲人不再那么过分悲伤。所以,许多人虽然知道这是假说,这是麻醉剂,可是他们还是愿意相信。麻醉剂有麻醉剂的用处,做手术不是还用麻醉剂吗?正是有了这些理论的抚慰,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人们可以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他们告诉活着的人,他们去天国了,他们在天国等着人们前去相聚。
至于鬼神的有无,有神论和无神论争议了几千年,一直没有最终结果。鬼神,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所以,有神论与无神论各说各的话。笔者认为,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无神论更可靠一些。但是,有一点,就是宗教把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这两段编排好了,至今仍在发挥着影响。人从产生到死亡这一段,原来也曾属于宗教的范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宗教慢慢退出,最后把它交给了科学。
儒家思想与宗教的区别主要就在于它没有涉及前后两段,它只涉及今生今世。当然,这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正是因为孔子创立的这一思想缺少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这两段人的历程,加上人们对这两段人的历程有现实的需要,佛教传入中国后,才得到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道教虽然有神仙之说,但不及佛教理论的完整、全面,自然无法担当起与佛教相抗衡的角色。佛教虽然在南北朝、隋唐时代非常盛行,但就人从产生到死亡即人世这一段,始终无法取代儒家的地位。
经过几百年的冲突、渗透,儒家、道教、佛教终于逐渐融合。宋代朱熹等人将佛教、道教的元素融入儒家思想,开创了儒家思想的新局面。儒家虽然没有去涉足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这两段人的历程,却调整、修正了自己的理论,与佛教、道教关于这两段人的历程的理论实现了有序衔接。佛教、道教自身也作出了调整,以适应儒家思想的理论元素。“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提出,就是典型的表现。
所以说,朱熹等人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作出了继承和发展。现在我们看到的儒家思想,即是朱熹等人重新修正后的儒家思想,而不是孔子当初创立的儒家思想。那个时代的人们所信仰的是儒家、佛教和道教的综合,人生这一段信仰的是儒家为主的思想,生前、死后这两段信仰的是佛教、道教为主的理论。
笔者是唯物主义者,不相信鬼神这些东西,但同时也关注到当今世界有几十亿人信仰宗教这个事实,尊重人们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符合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
【笔者译】子路问孔子,应该如何事奉鬼神。孔子说:“你还没有能够学会如何事奉活着的人、如何为活着的人做好各种事情,怎么能够去关注事奉鬼神的事情?活着的人才是你应该关注的,鬼神的事情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