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卡斯尔
(2020-09-28 09:52:45)
标签:
散文集《走远》纽卡斯尔泰恩河 |
分类: 散文 |
纽卡斯尔是英格兰北部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位于伦敦以北450公里的东海岸,现有人口约30万。19世纪时,乔治和罗伯特·史蒂文森造出了蒸汽机,约瑟夫·斯万改进了电灯泡,纽卡斯尔因而被称为“活力之城”。我知道纽卡斯尔,始于英超豪门纽卡斯尔联队。这个俱乐部成立于1881年,拥有众多球迷,其主场是著名的圣詹姆斯公园球场。我不是球迷,只不过有时候看一看足球比赛,所以知道了纽卡斯尔联队,也知道了纽卡斯尔这个城市。我们这次英国学习的第一站就是纽卡斯尔,上课的地方在纽卡斯尔大学。
我们乘坐的飞机飞行十个小时后降落在伦敦,已经是当地时间夜里十一点多。通关后,没有在伦敦停留,立即转机去纽卡斯尔。到达时,天下着小雨。我们住进宾馆,立即休息。由于飞行时间太长,大家都很累,躺下就睡着了。
纽卡斯尔的建筑具有很长的年代感,估计得有一二百年以上历史了,看上去古朴典雅。路面非常干净整洁。有些楼的红砖裸露着,但砖的排列、造型非常别致。这些砖砌成的墙,不像是盖楼,而像是精心打造的艺术品。
泰恩河穿市而过。河上一共有七座大桥,我们看到了四座,一座石头的,三座钢铁的。石头大桥的桥头处有一古城堡,保存还比较完整。岁月的刀剑已经把古堡的石墙雕刻得凹凸不平,有些石头已经被雨水冲刷出了深深地痕迹。古堡的下面立有一块石碑,刻着纽卡斯尔(newcastle)的故事从此开始的字样。英语new是新的意思,castle是城堡的意思。Newcastle就是新城堡的意思。纽卡斯尔的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这里是罗马帝国不列颠行省的最北端。由此往南是被罗马帝国征服的“文明世界”,由此往北是未开化的“野蛮部落”。为了抵御野蛮部落的入侵,罗马人沿着泰恩河修筑了一道长达数百里的城墙,用当时罗马帝国的皇帝哈德良(Hadrian)的名字命名为“哈德良长城”。长城上有一座名为“旁斯埃理”的堡垒,就是我们看到的古堡,是纽卡斯尔的原址。纽卡斯尔这个城市的名字则来源于英王征服者威廉的长子罗伯特1080年在此地修建的一座诺曼底式巨型城堡——CASTLE KEEP。
有一天,上课的一位女教授带我们参观市档案馆。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文件资料,外面的羊皮封面都已经非常陈旧。其中,有一张用羊皮纸制作的英王詹姆斯一世授予纽卡斯尔地区许多权利的特许状,文字书写非常工整,好像是铅印的一样,时间是十七世纪初,下面还有国王的印,是用蜡制成的。行走在这些几百年前的历史文献中间,抚摸这些封面,打开查看文献的内容,几百年前的事情清清楚楚地记在上面,油然而生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校方安排我们参观了纽卡斯尔市议会。市议会与市政府是一套机构,在一处办公。市长是荣誉性职务,一年一选,不能连选连任,决定事情的是议员们。接待我们的是市长的女助理,市长不在。我们参观了市长办公室、议事大厅、宴会厅。市长办公室约有十七平米大小,一张写字台,一台电脑,非常简单。外面是会客室,约有三十平米,摆着沙发、茶几。茶几上有一幅中国的“荣华富贵”牡丹刺绣。议事大厅是议员们开会辩论的地方。每个座位一旁有话筒、表决器。仔细看,每个座位的皮质已经非常陈旧。宴会厅正在准备英国脱欧公投,非常凌乱。
纽卡斯尔大学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该大学创建于1834年,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英国著名的罗素大学集团成员,长久以来被认为是英国最好的二十所大学之一。我们到老校区转了转,看了看这所学校的外貌。学校是开放的,随便进。走进老校区,一栋栋老建筑呈现在眼前,每一栋楼都有一种造型,各式各样。与先前看到的古堡一样,雨水的多年冲刷也留下了深深地痕迹。红砖已经渐渐地泛出了黑色。置身其中,历史的沧桑感分外明显。这里的每一栋楼几乎都有一百多年历史,有的已经有几百年了。文化的积淀异常深沉。纽卡斯尔大学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但大学的气息无处不在。
离纽卡斯尔不远的杜伦小镇,有一座驰名中外的杜伦大教堂。这座大教堂建于1072年,是英国第一座完全用石头盖顶的教堂,气势宏大,规模震撼。虽已经千年,仍然在使用。电影《哈利·波特》中的许多场景就是在这座教堂拍摄的。我们进去时,教堂正在做诵经、祈祷。一位修女拦住我们,告诉我们只能在一侧观看,不能越过参观区。教堂从内部看有三十米高左右,中间有几排石柱支撑,窗户全是圆拱尖顶样式的,玻璃上画着宗教人物的彩色画橡。走在大教堂内,所有的一切都给人一种静默和肃穆的感觉。教堂外面有许多墓,埋葬着各个时期的主教。与这么多死去的人朝夕相伴,英国人却不感到害怕,他们与我们对死者的看法不同啊。
纽卡斯尔很美,如果不是了解它的历史,我根本想不到这里曾经是煤矿,是英国的煤炭中心。如今这里变成了国际性都市,成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这其中付出了多少艰辛,大概只有纽卡斯尔人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