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活儿

标签:
核稿文字枯燥辛苦 |
分类: 散文 |
我干文字工作已经十几年,既写稿子,又核稿子。这里,我不谈写稿子,只谈核稿子。
所谓核稿子,就是文字校对,看看已经写好的文字稿有没有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就可以交付印刷,投入使用了。核稿是稿子正式成文前的最后一道程序,起着把关的作用,虽然工作任务比较简单,但是,工作性质却非常重要。我从事核稿好几年了,体会颇深。
核稿时间非常紧张。一般情况下,稿子交到我手中,对方要求一周核完。有时候催得紧,要求三天核完。为什么不提前把稿子交给我们呢?好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核稿。我也不知道。反正,人家稿子一送过来,就恨不得马上就核完拿走,至于我们核稿人能否核完,那是我们的事。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每天核60页是我工作的上限。我从一上班开始,一直到下班,不停地看,刚刚能看完60页。这一页说的是A4纸5号字。如果看的快了,超过60页,质量就难以保障。所以,不管对方如何要求,我始终按照我的速度来计算时间。如果稿子大约在300页左右,就需要一周。三天时间,无论如何是核不完的。这样一来,每次核稿的时间特别紧张,如果还有其他工作需要同时完成,周末就得加班。
核稿工作非常枯燥。核稿核的是文字。核稿时,先从标题看起,一行一行,一段一段,认认真真阅读,寻找有没有错字、错词,有没有表述错误等硬伤。这个过程,一点趣味也没有,枯燥的很,不能像读小说、读散文一样,去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味道。首先,稿子的内容主要是法律和工作报告等,本身就没有什么情感趣味可言。如果碰巧对某部法律感兴趣,情况会好一些。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对那些法律、报告等内容没有什么兴趣。读起来的感觉就味同嚼蜡。其次,读稿子的任务是核稿,是校对,是找错误,不是让你来关注内容。核稿与阅读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想通过阅读来顺便核稿、找错误,基本上是做不到的。读起内容来,就会忘记找错误。可是,如果只核稿,不去阅读,就是完全的文字校对工作,枯燥单调至极,什么味道也没有,干起来一点劲头也没有。
核稿工作非常辛苦。校核稿子,看似容易,实际挺累的。稿子的字号挺小,通常是五号,有时是小四号。对于我这个已经开始花眼的中年人来说,看稿子是比较辛苦的。稿子的错误很少,我看过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一直没有发现错误。七、八页过后,慢慢地,眼睛开始疲劳,出现眼花现象,大脑也开始迟钝,精神集中不起来。这时,不得不休息片刻,再继续看。如果错误较多,看一、二页就有错误,也不会这么快就疲劳。问题是看过几页、十几页,甚至几十页,也不见得找到一处错误,大脑就放松了警惕。时间长了,就容易看走了眼。所以,看十页左右,就要休息一会儿。这是一般的核稿,还有另一种核稿方式,比这种更为辛苦,须与同事配合进行。我读原稿,同事看稿子的清样,两人进行核对。一开始,我读的还挺清晰,一字一句,连标点符号也读出来。四、五页之后,就有些口干舌燥,声音开始嘶哑。赶紧咳几声,清清嗓子,继续读。读着读着,开始读错,有时漏个字,有时读错音,标点符号经常忘了读。更令人烦恼的是,读着读着,忽然想不起逗号该怎么读了,稍稍停顿一下,才反应过来。有时,某个词忘了怎么读,也需要停顿一下想一想。就这样,我坚持读完一万多字的讲话稿,感觉非常疲劳,头昏脑胀的。想想坐在会场主席台上读报告的同志,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
核稿工作责任重大。作为核稿人,一定要充分认识核稿工作的重要性。核稿是稿子出手之前的最后一道关。稿子有没有错误,就看这一道关把的严不严。起草稿子的人,虽然构思缜密,文采斐然,如果中间出现几个错别字,会让稿子的质量大打折扣。往往,人们记不住稿子写的多么好,却能记住稿子有几个错误。所以,核稿人的责任非同一般。特别是当稿子不是一般的稿子,而是作为正式文本的法律时,核稿的重要性更是明显凸现出来。稿子上的法律是有法律效力的,公布之后要在全国实施的,如果出现错误,法律的权威性就会打折扣。假如有人按照出现错误的法律去执行,可能会造成一系列后果。从这一点看来,核稿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为过。
核稿工作不出成绩。核稿工作如此重要,干好了的话,应该会受到表扬、得到提升吧?非也。核稿是一个幕后工作,你干了多少工作,流了多少汗水,别人看不到。核稿核的好,找出了错误,确保了稿子的质量,那是稿子本来写得就好,与你核稿人的核稿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有关系,别人也不知道。找出几个错字,多么大一点事,就有功劳了?所以,核稿没有成绩可言。核稿核的不好,没找出错误,稿子公开发行后,被人发现了,提出了批评,那是你核稿核的不仔细,应该受到批评,受到责难。作为核稿人,你难辞其咎。这时候,与人家写稿子的就没有关系了。人家负责写稿子,你负责核稿子。没发现错误,责任全是你一个人的。就那么几个错字,至于吗?答案是肯定的,错误虽小,事关重大,怎么强调也是应该的。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
如此看来,核稿非常不易。作为一种后台的文字工作,须真正有所付出才行。切莫视之为儿戏,不当回事。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