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孝陵

(2017-10-23 12:20:23)
标签:

旅游

文化

分类: 散文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属于钟山风景区。明孝陵的修建开始于洪武十四年,至永乐三年建成,用工10万,历时25年。作为明皇陵之首,明孝陵代表了明朝初年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此后的明清两代帝王陵基本按照明孝陵的规制营建。

我们到达钟山风景区,持票进入。路旁的树木非常茂盛,树叶嫩绿中透着亮,看上去非常干净,一尘不染。这与江南多雨的天气有关。前一段时间,江南经常下雨,树叶自然干净。北京很少下雨,路边的树叶灰朦朦的,盖着一层灰尘。

沿着景区内的指示牌向前走。虽然太阳在天上挂着,却也分不清东南西北。我盯着太阳想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北了,绕过几个弯,又糊涂了。这里的路拐来拐去,没有正南正北的,只好不再想方向的问题,顺着指示走就行。

走了好长一段路,来到明孝陵近前,好像找到了一点方向感。首先看到的是下马坊。这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宽近5米,高近8米,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字,告之进入明孝陵的各级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表示对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下马坊西北700多米处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大金门。据说原来是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的则是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面是石造须弥座,非常寒酸。大金门正北70米处,是建于明永乐年间的神功圣德碑及碑亭。碑亭因呈正方形,俗称四方城,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从四方城向西北约100米就到了神道。明孝陵神道依地形山势修建,布局蜿蜒曲折,不同于其他帝陵的直线形神道。自东向西北,神道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两跪两立,好像在夹道迎接明太祖朱元璋,同时,也在迎接来到明孝陵的后人。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一种秉性忠直、明辨是非的神兽,能用角抵有罪之人;骆驼是沙漠的象征,表示大明朝疆域辽阔;大象是兽中巨物,表示江山永固;麒麟是麟、龟、龙、凤之首,象征仁义、吉祥、光明;马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坐骑。 这6种石兽中,象最大,重达80吨,头对头站着,分列路旁,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到达麒麟跟前时,我摸着头对头跪着的麒麟拍了张照。至于为什么两对石兽先是跪着的,再是站着的,我一直没搞明白。6对石兽观看完毕,神道转弯折向正北,不远处是棂星门。神道旁边立着2根六棱柱形石望柱,上面雕刻着云龙纹。据说望柱一般放在神道最前面,可是,朱元璋偏偏把它放在神道中间。前面不远有体型巨大的石人各2对,共8尊,分别是武将、文臣。

走到神道中间时,看到了东吴孙权大帝纪念馆。我们暂时离开神道,先去孙权纪念馆。馆前立着孙权的雕塑,馆内是孙权生平介绍。孙权的功业,通过三国演义已经知道差不多了。18岁受命主政江东,与曹操、刘奋斗智斗勇,奠定三足鼎立的格局。曹操评价他,生子当如孙仲谋。当然,孙权的历史事迹与三国演义还是有出入的。比如,草船借箭,原型是孙权指挥舰船与曹操作战时所为,并非诸葛亮。

神道的尽头是石砌的御河桥。跨过桥就到了明孝陵的正门——文武方门。从远处看去,黄瓦、朱门、红墙立于绿树掩映之中,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匾,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颇有气势。听说,文武方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殿顶是黄色琉璃瓦。清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上方嵌着清石门额,刻着楷书“明孝陵”3字。1999年重修,恢复了明代时原貌。看到这些红墙、金黄色琉璃瓦,我感觉好像又到了故宫附近。只有帝王的陵墓才有此物啊。门后的碑殿立有五座高大石碑。正中石碑下有驮碑龟趺,上书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的“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康熙皇帝的策略。当然,也表示出康熙皇帝对朱元璋有种英雄相惜的意味。此碑是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曹寅奉命刻立。

前面是一座殿宇,悬挂着明太祖朱元璋的遗像。两边是卖纪念品的柜台。殿宇也是红墙、琉璃瓦。四周建有龙子吐水的基座。由于年代久远,汉白玉雕成的龙嘴已破旧不堪。想当年,这里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又名享殿,后毁于战火。现在的殿宇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的,规模比原来的小了很多。不由得不令人感叹世事沧桑,斗转星移。

继续前行。不断沿台阶向山上走。最后来到一座气势恢宏的皇家殿宇前面,上书“孝陵”两个字。旁边的指示牌上则写着“明楼”。这明楼是什么?是明太祖朱元璋独创的陵墓。明楼下面的城墙名为方城,用巨型条石建成,长70多米,高15米多,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是一个拱门,中通圆拱形门洞,内有54级台阶。拾阶而上,出了门洞,迎面是13层条石砌成的宝顶南墙。城墙上面的两层宫殿即是明楼。由于维修的时间不长,这两层宫殿看上去很新。只是下面方城的城墙颇为沧桑。石头下面的钟乳石都已经积累了很多,长长的,厚厚的。风雨的侵蚀留下了厚重的痕迹。

我们从方城门洞中穿过,沿两旁的通道爬到了明楼顶层。里面是朱元璋的一些生平介绍,还有无处不在的纪念品服务部。沿右边通道向下走,路边的一个指示牌写着“宝顶”的介绍。宝顶,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地宫所在,处于由此向前不远处的山顶上,围着几公里长的围墙。女儿很想去看,我也想去看一看。我们就沿着山路向前走。先是爬了一段山,累得我们出了一身汗。终于来到一座小山顶上,以为就要到了,我们很兴奋。可是,什么也没看到。继续向前走,开始下山。走了很长一段路,来到一堵城墙前面。这城墙有五、六人高,虽然很陈旧,但主体完好。我们沿着城墙向前走,以为就要到了。虽然挺累,还是加快了脚步。走了十几分钟,看到前面有像殿宇的建筑,非常高兴,终于到了。我们沿着城墙爬上殿宇,这才发现,这个殿宇就是我们刚才看过的“明楼”。我们从明楼的左边返回了明楼。等于是从右边出发,绕了一圈,回到左边。我们这个气啊。白跑一趟。

    沿原路返回。仔细看明楼前的说明,才知地宫没有开放。地宫周围围着一圈城墙。只能怪自己没看清楚。明孝陵真是与众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金陵美味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