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齐,必有明衣,布。 齐必变食,居必迁坐。|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5-10 08:30:09)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古代关于斋戒的礼仪规定。中国古代,人们在祭祀或者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居,减少娱乐活动,表示诚心致敬,称为“斋戒”。信仰宗教的现代社会中也有斋戒,包括犹太斋戒、基督斋戒、伊斯兰斋戒、印度教斋戒等。
中国古代的斋戒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祭祀神灵;二是祭祀祖先;三是会见重要宾客。为了表示对神灵、祖先、宾客的敬意,要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居,减少娱乐活动。为什么要沐浴更衣?古代生活条件比较简陋,人们洗个澡也不容易。长时间不洗澡,身上就有汗臭味。衣服不洗净,也有汗臭味。带着汗臭味祭祀神灵、祖先,会见宾客,是对神灵、祖先、宾客的不尊敬。不喝酒、不吃荤也是这个意思。古代的不吃荤,并非仅指吃素、忌肉,还包括不吃葱姜蒜韭菜等有刺激性气味的菜。目的是防止在祭祀、会客时,口中发出难闻的气味,造成对神灵、祖先、宾客的不尊敬。不与妻妾同居,减少娱乐活动,是为了戒除欲望,虔诚地、一心一意地表示自己的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人多不再信奉神灵,也就不会祭拜神灵。祭祀神灵的斋戒自然销声匿迹。但是,祭祀祖先、会见宾客这两种活动并未消失。只不过,严格的斋戒已经没有了。人们的卫生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几天就可以洗澡、换洗衣服,祭祀祖先、会见宾客不再需要专门沐浴更衣了。祭祀、会客前不吃葱姜蒜韭菜等有刺激性气味的菜,防止口中发出难闻的气味,造成对神灵、祖先、宾客的不尊敬,已经成为基本的礼貌常识。至于减少娱乐活动、不夫妻同房之类的事情,也不再有严格的规定,全靠每个人的自觉。斋戒这种礼仪就这样渐渐消失了。
【笔者译】进行斋戒,一定要备有用布制成的浴衣。斋戒时,一定改变饮食,不喝酒、不吃肉、不吃有刺激性气味的菜,搬出夫妻同居的住房独自居住,远离各种娱乐活动。
附:【李泽厚译】斋戒,一定有浴衣,布做的。斋戒,一定改变饮食,改变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