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2-27 12:23:12)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9.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如何对待神灵的训示与占卜的卦语。《朱注》:法语者,正言之也。巽言者,婉而导之也。绎,寻其绪也。法言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巽言无所乖忤,故必说,然不绎,则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
理解本章的关键是如何解释“法语”与“巽与”。“法”,在孔子时代还不是法律的意思。孔子时代,礼是社会的主要规则,相当于今天的法。那时“法”的意思,可以从其字义中去判断。“法”,古字为灋。从水,表示公平如水。从“廌”(志音),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那时的法,代表神的意思。法语,是指主持公平的神灵发布的训示。“巽”,在孔子时代是指八卦的一种,即风。巽与,代表占卜时的卦象是大吉大利。朱熹的解释,是建立在孔子以后时代对“法”与“巽”的解释基础之上的。虽然解释的通,但不符合孔子本来的意思。
另外,“无”字,不宜解释为“不”。因为本章中有“不”字,如果“无”可以解释为“不”,就不会用“无”字了。解释为“没有”较为适宜。
孔子的意思是,以主持公平的神灵进行训示的名义所说的话,挺唬人的,不管对与错,总有一部分人盲目听从这些话。如果这些人能及时改变自己盲从的态度,就是非常可贵的。占卜得出的吉利卦象,挺忽悠人的,不管真与假,总有一部分人听了心花怒放,高兴地忘乎所以。如果这些人能认真分析一番,不盲目乐观,也是非常可贵的。神灵训示之类的话,占卜卦象之类的说辞,都要理性对待,不可盲目乐观,更不可盲从。
附:【李泽厚译】孔子说:“符合礼制规矩的话,怎么能不听从呢?改正错误才可贵。符合自己心意的话,怎么能不高兴呢?分析一番才可贵。盲目高兴,不加分析;表面接受,实际不改;那我也就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