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2-21 09:23:14)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9.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生命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机会平等结果不一定相同。孔子以禾苗为例,讲了生命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道理,意在指颜回的早逝。孔子的意思是,同样生长的禾苗,总有少数的个体不能开花,能够开花的个体中,总有少数的个体不能结果。人也是这样。颜回就属于那个少数。按照孔子的意思,颜回的早逝是个体差异造成的。但是,这种个体差异是怎么造成的?有颜回自身体质的原因,也有外在环境的原因。其中,生活清苦造成的营养不良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孔子没有讲。
从孔子的意思引申开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机会平等,但结果不一定相同。禾苗发芽后,一样施肥,一样浇水,一样阳光照射,一样温度培育,外部环境给予每一棵禾苗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但是,并不是每一棵禾苗都会开花,并不是每一棵开花的禾苗都会结果。即使都结果了,结的果也未必相同。机会平等,结果不一定相同,因为个体是有差异的。但是,不能因为结果不同,个体有差异,就不给予每个个体平等的机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给予所有个体以平等的机会,可以保证个体素质高的那些个体能够顺利成长,有所成就,可以让个体素质低的那些个体获得同等的尊重,避免冲突。这样做,对于整个社会是有利的。如果不给予所有个体平等的机会,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社会就会不安定。给予了大家平等的机会,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即使不平等,大家心理上也会接受的。
我们追求的平等,指的就是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结果的平等很难做到,即使做到了,也会使个体素质高的那些个体失去前进的动力,使社会丧失活力。所以,我们可以要求获得平等的机会,但不能要求获得平等的结果。
【笔者译】孔子说:“禾苗在相同的阳光、雨露、施肥、培育下茁壮成长,大部分都会开花授粉,但总有一小部分不开花授粉。在开花授粉的禾苗中,大部分都会结下果实,但总有一小部分不结果实。”
附:【李泽厚译】孔子说:“禾苗存活了,却未能成长结穗,有的吧。成长接穗了,却未能凝浆结实,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