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2-19 15:06:11)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李泽厚译】孔子评论颜回:“真可惜啊!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没看他停止过。”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颜回一生,辉煌但短暂。孔子称赞有加。就像本章所说,孔子眼里的颜回,只知道不断学习,不断前进,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可是,天不遂人愿,颜回这么好的一个奇才,却短命仙逝了。颜回的一生带给后人无尽惋惜的同时,也带给后人许多永远的思考。比如,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与锻炼身体哪个更重要?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生除了学习,是不是应该给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
先说第一个问题,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就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谋生。既包括学习如何生存,也包括学习如何生存的更好。就另一部分人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还有的人是为了青史留名,还有的人是为了快乐。目的多种多样,罗列不尽。颜回的学习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他是要做一个圣贤之人。为了做圣贤,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这也不能看,那也不能做,长期营养不良,体力严重透支,三十多岁,短命死了。颜回的事例,让后人对学习的目的产生了疑问。颜回这样的学习目的,是不是值得?当然,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颜回想做圣贤,最终也做成了圣贤,应该说梦想成真。只是遗憾的是,颜回本人临死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死后成了圣贤。后世如果有人想学颜回,也可以,不必阻拦。孔子拿颜回作学习的例子,希望人们像他那样学习。现在看来,孔子在这一点上是失败的。自颜回以后,后人中很少有人愿意像颜回一样去学习,由此可见一般。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子道德理论的弊端。颜回这么听孔子的话,这么虔诚地信仰孔子的理论,这么忠实地执行孔子的教导,后果是什么呢?就是颜回这样。理论的东西,说说还行,听起来很有道理,真正用来指导实践,还是要有所变通的。值得一提的是,从史料记载来看,颜回并不是病死的。颜回的早死与本人体质有关,生活条件过于简陋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颜回能够像其他弟子一样,不拘泥于孔子的教导,灵活一些,该追求利益的时候,也适当追求利益,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颜回可能就不会这么早死了。人们没有必要讳言利益,也不必讳言名与快乐,只要是正当的,都可以正大光明地去追求。对孔子的教导,不能机械地理解。孔子好多话,是在某个场合针对某个对象说的,离开了具体场合具体对象,不一定能够适用。像颜回那样呆板的学习与实践,实无必要。
第二个问题,学习与锻炼身体哪个更重要?颜回的早死,与身体素质有关,与生活条件简陋有关,还一个可能,就是与缺乏体育锻炼有关。学习固然重要,但锻炼身体同样重要。身体是干事的本钱,也是学习的本钱。这个道理从古到今都一样。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但不能把锻炼身体的时间也占用了。无论多么忙,都要留出适当的时间给体育锻炼。身体锻炼好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如果身体垮了,学习也没法学了,什么也干不成了。这里面的道理大家都清楚。
第三个问题,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颜回的事例留给后人的,不仅有学习目的的追问,更有人生意义的思索。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像颜回那样吗?颜回的人生意义在哪里呢?颜回一辈子穷困潦倒,一辈子唯唯诺诺,一辈子无所成就,唯一可以大书特书的是,他是孔子老师的好学生。孔子老师对他非常满意,赞誉有加。仅此而已。倾其一生,就是为了获得老师的赞扬与肯定,这样的人生有多大意义?颜回的人生轨迹对后人的重要启示就是,不要像颜回那样犯傻,不要像颜回那样收敛,不要像颜回那样做一个真正的书呆子。人生非常短促,不经意间就老了。你的聪明,你的才华,你的美貌,你的一切,都会随时光的逝去而流逝。什么也留不住。我们要抓住有限的时光,张扬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每一个人要为自己活,也为别人活,归根到底是为了自己活。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你要告诉这个世界,你曾经来过。颜回那么聪明,那么有才,不是照样早早去世了吗?他留下什么了?白白浪费了老天爷赐给他的聪明与智慧。
第四个问题,人生除了学习,是不是应该给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颜回一直在学习,按孔子的话说,只见他不断向前进,不见他停下来。不知道颜回怎么思考的?道理不是不停地学习就能搞明白的。道理需要思考,需要细致深入地琢磨。特别是一些终极性的哲理问题,更是如此。颜回为什么机械地、呆板地遵从孔子的教导?恐怕与他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些终极性的哲理问题有关,至少他没有考虑明白这些哲理问题。思考需要时间,有时候需要很长的时间。颜回只顾学习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颜回的聪明用的不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