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2-15 09:56:01)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李泽厚译】孔子说:“譬如造山,只差一筐土,如果中断,我也就停止了。譬如在平地上,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继续,我也就干下去了。”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把成功的荣誉让给别人,把辛苦的努力留给自己。关于本章的传统解释,有很多疑点。《朱注》: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
按照朱熹的解释,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指的是功亏一篑,前功尽弃。但后面的“止,吾止也”怎么解释?只差一筐土,就停下来了,而且是自己主动停下来的。看不出,这最后一筐土,是自己坚持不下来而放弃的。能看出的是,自己主动停下来不去加上这一筐土。自己为什么主动停下来?他不知道成功就在眼前,就差这一筐土了吗?又不是自己已经筋疲力尽,连最后一筐土也坚持不下来。是什么让他停下来?中间的“止”字很有来头。是谁让他止的呢?如果是他自己让自己停止,有后面的“吾止也”就够了,没有必要前面加一个“止”字。因此可以推断,是别人让他“止”的。为什么就差一筐土了,却不让他完成这个工程,摘取这个成功的荣誉?原因可能很复杂,讲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他的上级不想让他完成建功立业的功绩,在胜利即将到手的时候,让他停下来,把最后一筐土的事情交给别人,明确地讲,就是不想让他摘取这个胜利的果实。这时候,作为下级,非常服从命令,让我停止,我就停下来,让我把成功的荣誉让出来,我就让出来。
就第二句来说,譬如平地,虽覆一篑,指的是想填平沟壑,刚填了一筐土,大量的艰苦工作还在后边。看不出本句有自强不息、积少成多的意思,更看不出有中道而止、前功尽弃的意思。“进,吾往也”,说的是,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是谁让他进呢?如果是自己让自己前进,有“吾往也”就可以了。可以推断,应该是别人让他前进的。为什么刚开工的工程让他来干?原因可能多种多样。能够明确的是,他的上级就想把这又苦又累的活交给他干。这时候,作为下级,非常服从命令,让我前进,我就向前走,让我去干出力气的苦活累活,我就去干。
综合全句来看,本章讲的是面对荣誉与工作应该如何应对。答案就是服从安排。儒家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儒家经典涵盖方方面面,但归结起来,儒家思想的核心就两个字,就是“服从”,或者是“听话”。无论面对荣誉,面对成功,还是面对困难,面对艰苦,都要听话,都要服从。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让你离开,你就离开。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并不是你为事业付出了许多,甚至是毕生心血,你就一定能享受胜利的喜悦;并不是面对天文数字的工作量,你就可以选择避开。事情总得有人去干,但干什么,自己不一定说了算。有委屈,有泪水,需要默默承受;有劳累,有汗水,需要静静付出。
【笔者译】孔子说:“以造山为例,只差一筐土,山就要造成了。这时,上级让我停下来,我就停下来了;以填平沟壑为例,刚倒入一筐土,工程就开了个头。这时,上级让我接着干下去,我就上前接着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