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2-14 09:34:46)
标签:

文化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9.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李泽厚译】孔子说:“我没有看见喜爱道德能像喜爱女色那样的人啊。”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道德说起来重要,喜欢起来次要。孔子周游列国,阅人无数,但没有发现从骨子里喜爱道德的人。一说起来,大家都认为道德很重要,都表示自己喜爱道德,愿意用道德来约束、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是,真到了具体事情上,到了欲望面前,道德就往往靠边站了。当然,许多情况下,人们还是遵从道德的要求,但是人们最终选择道德,不是因为自己喜爱道德,而是畏惧道德的力量,畏惧社会舆论。真正因喜爱道德而遵从道德的人,非常少;喜爱道德达到像喜爱女色那样程度的人,没有。即使像颜渊这样的圣贤,包括孔子本人,虽然喜爱道德达到较高的程度,但也达不到像喜爱女色那样的程度。

为什么人们喜爱道德达不到像喜爱女色那样的程度?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道德的本质是利他的,喜爱女色本质是利己的。道德的核心是爱,是对他人的爱,是给他人带来幸福、快乐。自己往往要作出奉献,作出牺牲。喜爱女色的核心是欲,是满足自己的欲望,是给自己带来幸福、快乐。自己是受益的一方,不需要自己去奉献,去牺牲。从人的本性来说,首选的当然是利己的东西。虽然也喜欢利他的东西,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喜欢利己的东西的程度。二是道德是后天学习、教化的结果,喜爱女色是先天生成的结果。人一出生,并不知道是非、善恶、美丑,也不知道忠、孝、信、义,这些道德层面的东西只有经过自己学习或者他人教化,才进入自己的脑海,逐渐成为自己的习性。喜爱女色则不同。人一出生,就分男女,每个人的基因中就存有喜爱异性的信息。这是人这种生物进行种族繁衍的需要。喜爱异性,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天生本能,不用教,也不用学,天然地就会。人们虽然喜爱道德,知道道德是人类群体生活所必需,但无论如何,对道德的喜爱也达不到对女色喜爱的程度,后天的与先天的比起来,总是差那么一截子。

不管人们喜爱道德与女色的程度有多大差异,喜爱道德是需要强化的,喜爱女色是需要约束的。这是人类理性的需要,是人类群体生活的需要。每个人都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能因为你不喜欢道德,就可以不要道德。不能因为你喜爱女色,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放纵欲望。道德不仅需要,而且要喜爱;女色可以喜爱,但要守规矩。

如何让人们喜爱道德?道德是利他的,喜爱是利己的,让利他也变成利己,道德就会成为人们的喜爱。比如,有人做了利他的事情,合乎道德,这时,人们就可以送他一顶圣贤的帽子。好多人喜欢这顶帽子,就去喜爱道德了。制度设计就应体现这一精神。如果有人做了利他的事情,却没有回报,也没有反应,做一次两次可以,慢慢地就失去了动力,没有了积极性。这样的制度设计是不利于培养教化人们喜爱道德的。

如何让人们好色不乱?喜爱女色是人的本性,不可能禁止,也不应禁止。人们制定了伦理制度,制定了婚姻制度,用这些制度来约束人的本性,让人的本性在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得以伸展。喜爱女色可以,但不能乱来。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要符合伦理与婚姻制度的规定。

【笔者译】孔子说:“我阅人无数,但没有见过喜爱道德能达到像喜爱女色那样程度的人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