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2-11 17:33:55)
标签:

文化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李泽厚译】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把音乐整理出规范来。‘雅’、‘颂’都得到了各自的位置。”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音乐要端正方向,重塑秩序。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音乐领域秩序非常混乱,主要表现有四点:一是音乐的教化功能丧失,走向纯娱乐化。最初,周公制礼作乐,看重的是音乐的教化功能。国家下大力气推动和扶持音乐的发展,将音乐的发展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与国家法律的实施相同步。音乐是道德教化与法律实施的助手,音乐的教化功能是它的主要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音乐的教化功能逐步丧失,娱乐功能逐步凸显。人们欣赏音乐,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没有多少人还记得音乐的教化。为了迎合人们的这一需要,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也转向纯娱乐化。音乐的功能发生了质的转变。二是音乐的使用由规范走向无序。本来,音乐的使用不是随随便便的,是有明确规范的。什么场合使用什么类别的音乐,什么时候使用什么节奏的音乐,什么人物使用什么规模的音乐,都有明确要求。时间、地点、人物与音乐相互匹配。后来,随着音乐功能的转变,音乐的使用也由规范走向混乱无序。人们想使用什么音乐,就使用什么音乐;想听什么音乐,就演奏什么音乐。原有的规范已经失去作用。三是国家力推的音乐作品主流地位丧失。为实施音乐的教化功能,国家组织人创制了一批音乐作品,并从社会上已有的音乐作品中选择了一批音乐作品,强力推出,“制礼作乐”的“作乐”,就是这个意思。这些音乐作品因而占据了音乐领域的主流地位。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这些音乐作品渐渐不受欢迎,主流地位被蓬勃兴起的民间音乐所取代,以官方音乐引导音乐走向的愿望落空。四是音乐创作简单生硬,作品缺乏活力。音乐是一种艺术,用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这种美的享受,使听众在快乐和激情中高兴地、自愿地接受音乐输送的价值观念、道德教化等内容。但是,有些人不理解音乐教化的这一原理,创作时不注意方式方法,简单生硬地把教化内容编入音乐中,使音乐枯燥乏味,缺乏活力。这样的音乐本来已经让人难以提起兴趣,还用下命令的手段让听众去听这些音乐,音乐的教化功能怎么可能实现?

正是因为音乐领域秩序混乱,所以,孔子才要正乐。如何正乐?孔子的意思是音乐发展要端正方向,重塑秩序,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音乐不能走纯娱乐化的路子,要适当重申音乐的教化功能。人们非常喜欢音乐,原因在于音乐的娱乐功能。所以,可以在娱乐的同时,让娱乐为教化服务。不一定突出音乐的教化功能,不需要重新确立教化功能的主导地位,只要将教化内容融入娱乐之中,就可以了。让人们在娱乐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接受教化的内容,其效果比大张旗鼓地强调教化要好得多。二是音乐的使用要放开。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音乐从官方走入了民间,由专供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变成了社会大众可以自由欣赏的艺术品。音乐的使用不再受到严格限制,原有的规范已不符合现实的需要。放开音乐的使用是大势所趋。只有极少数音乐的使用还需要进行规范。三是正面音乐要占据主流地位。无论民间音乐,还是官方音乐,其主题应当围绕爱而展开,是善的,是美的,是符合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的。这样的音乐要在音乐领域占据主流地位。四是音乐环境要宽松。音乐可以教化,也可以娱乐,不能因为需要教化就把音乐管的死死的。音乐这种艺术,失去了娱乐功能,就没有了活力。无论创作音乐,还是演奏音乐,环境一定要宽松,要让大家的情感能激荡起来,大家的情绪能快乐起来。

但是,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时,只是一个学者,不是国家的官员,没有权力去端正音乐的发展方向,重塑音乐领域的秩序。他能做的非常有限。

孔子正乐,正的是音乐的那一部分?是音乐的词还是音乐的乐曲?是词、曲的内容还是词、曲的篇章结构?后面提到了雅和颂。众所周知,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国风,出自各地的民歌,共160篇。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指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大雅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混乱及其统治危机。小雅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王、宣王、幽王时期为多。《颂》指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大序》解释: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杨注》:“雅”和“颂”一方面是《诗经》内容分类的类名,一方面是乐曲分类的类名。篇章内容的分类,可以由今日的《诗经》考见;乐曲的分类,因为古乐早已失传,无可考证。孔子的正“雅”、“颂”,究竟是正其篇章呢?还是正其乐曲呢?或者两者都正呢?《史记·孔子世家》和《汉书·礼乐志》以为主要的是正篇章。

笔者认为,孔子既正篇章,也正乐曲,但正的是结构安排,不是具体内容。简单说,就是把这些篇章放在这里,把那些篇章放在那里,挪挪位置,换换地方,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整理完后,以一个学者身份提出建议,得到了官方的采纳。因此,孔子才能说“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这样的话。

【笔者译】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对国家的音乐进行了整理规范,把雅和颂这两个篇章放到了能够发挥它们作用的位置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