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2-05 12:06:01)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李泽厚译】孔子说:“凤凰鸟不出飞,黄河里不现祥瑞图,我是没有办法的了。”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认为自己成不了圣人。凤鸟、河图是古代传说的祥瑞。凤鸟,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说曾在舜帝和周文王时代出现过。凤鸟的出现,预示着圣人出现,天下太平。河图,指黄河中出现的图画,古代传说伏羲氏时代曾在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伏羲氏据此河图创立了八卦。河图的出现,预示着圣明君王的出现。
第一个演绎河图洛书神话的是西汉名儒孔安国。孔安国在《尚书正义》中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所以次序。”孔安国的这一说法,使原本模糊的祥瑞之兆衍生出“龙马负图,神龟贡书”的具体情节,并演绎出其与八卦、洪范九畴的神秘联系。班固、刘歆也对此进行了更多阐发。这些阐发为大禹、伏羲的相关传说增添了可信度和合理性。
东汉时期,河图洛书演变成为有文字、成篇章的书籍,与谶(音陈)纬之学融合在一起,称为图谶。所谓谶,是方士将一些自然界的偶然现象伪托为神灵天命的征兆,编造而成的隐语或预言,常附有图。所以纬,是假托神意或假托孔子,用神学观点解释经义的著作。与《易经》、《诗经》、《书经》等六经相对应,有《易纬》、《诗纬》、《尚书纬》等六纬。谶和纬的基础就是天人感应思想。二者都在宣传天可以谴告人的迷信思想。如《春秋纬·运斗枢》说:“人主自恣,不循逆天暴物,祸起,则日蚀。”运用天下星象变化来附会人事,预示吉凶。
至宋代,河图洛书出现一次大的改变。北宋的陈抟、刘牧、王安石、苏轼,南宋的朱熹、蔡元定等名儒改变前人解《周易》方式,以“图十书九”等图式来解释《周易》的原理,出现了各种图式和图说,后人称为图书学派。北宋的欧阳修、程颐,南宋的薛季宣、林至等认为,自汉至宋的所谓河图洛书皆为附会之作,不足为凭。后人称为反图书学派。两派对河图洛书的具体内涵、地位等争论不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文中,子贡说,上天让孔子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当即说明了自己多才多艺的原因,告诉子贡不是上天让他多才多艺的。本章接前文,讲明了孔子对“上天让孔子成为圣人”一说的看法。孔子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圣人,因为上天没有安排凤鸟、河图等祥瑞出现。只有出现这些祥瑞,才说明上天有意安排圣人出现。既然没有安排凤鸟、河图等祥瑞出现,说明自己成不了圣人,也实现不了自己匡世救民的理想。因此,孔子感慨,自己一辈子就要过去了,不可能成为圣人了,这是天意,是上天的安排。孔子不是不希望自己成为圣人,但孔子更相信上天,相信天意。
【笔者译】孔子说:“凤凰没有飞来,黄河没有出现河图,这是天意,这是上天没有安排圣人出现,我这一辈子就要过去了,不可能成为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