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2-06 09:40:53)
标签:

文化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李泽厚译】孔子看见穿丧服的,戴着祭祀礼帽的和盲人,会见的时候,即使他们年轻,孔子也一定站立起来;经过他们的时候,一定轻步弯腰快走。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如何尊重他人。尊重人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第一守则。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互相尊重对方。互相尊重,首先是你要尊重对方,然后才能要求对方尊重你。怎么尊重对方?就是通过一些简单而又有效的礼节来表达。不同的礼节表示不同的含义。比如,与朋友见面,热情地握手,握手就是一种礼节。即使不握手,也要点头示意,寒暄几句。否则,就是不尊重朋友;再比如,年长的或者地位高的同事、朋友来到你的办公室办事,你要站起身打招呼,站起身就是一种礼节。你不能坐在椅子上不动,与人打招呼。那样,就使人觉得你非常傲慢,不尊重对方。如果是资历浅的同事、朋友,你可以站起身打招呼,也可以坐着打招呼。因为你有了让对方尊重你的资历。礼节虽小,却很重要。不要以为这么点小事,做与不做都一样,后果不一样。你做了,觉不出有什么好处,如果你不做,你就会觉出对方对你的不满。

礼节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礼节不是越繁琐越好。礼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礼节是为了表示礼貌,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只要表达出这层意思,就可以了。繁文缛节实无必要。我国古代的礼节非常繁琐,发展出了三拜九叩、顿首、稽首、再拜、膜拜等形式,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关系。辛亥革命以来,封建制度被推翻,中国传统礼仪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三拜九叩等旧礼节被脱帽、鞠躬、握手、鼓掌、送名片等新礼节所取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对立关系被平等互助关系所取代,一些落后的传统礼仪被抛弃,一些优秀的传统礼仪被保留,并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我们要学习新礼节,继承优秀的传统礼节,抵制落后的传统礼节。一些落后的传统礼节之所以被抛弃,一方面因为过于繁琐费时费力,一方面因为不符合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现代精神。

行礼要分对象。一般情况下,年龄小的先向年龄大的行礼,社会地位低的先向社会地位高的行礼。然后,对方还礼。孔子年龄大了,德高望重,一般人见孔子,都是按礼节向孔子行礼。孔子不必像年轻时一样,见谁都得行礼打招呼。但是,有些情况下,就不论年龄与社会地位了。比如,对方穿丧服、穿礼宾服或者对方是盲人,就要向对方行礼。

从本章内容来看,是孔子看见这三种人,要与他们相见,而不是这三种人要见孔子。如果是这三种人要见孔子,应该说“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孔子”。对于礼节,孔子不是抽象地谈理论,而是从小事做起,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礼节,教导自己的学生。

【笔者译】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穿礼宾服的人和盲人时,如果与对方相见,即使对方很年轻,也一定作个揖,向对方表示敬意。当从他们旁边经过时,一定弯腰快步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