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7-01-02 19:50:30)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李泽厚译】曾子说:“有能力向没有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向知识不多的人请教;有像没有一样,充实像空虚一样;被侵犯了,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如何全面征求意见的人生经验。校,指较,计较。先谈一谈“以能问于不能”。从字面意思来看,能与不能是对立的,不是高能与低能,也不是有能与无能。李泽厚先生译为有能力向没有能力的人请教,讲不通。既然对方没有能力,你向他请教什么?请教的结果是什么也没得到,只得到一个虚心请教的名声。这样的请教没有意义,且显得非常虚伪。笔者认为,这里的能指的是认为能做某件事的一方,这里的不能指的是认为不能做某件事的一方,双方的意见截然相反。这时,主张能做某件事的一方要向主张不能做某件事的一方请教,即赞成方要向反对方请教。这样一来,赞成方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情况,清楚地知道反对方反对什么,为什么反对。制定实施方案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反对方的意见,减少方案实施的阻力,保障要做的事情顺利完成。
再谈一谈“以多问于寡”。李泽厚先生译为知识丰富向知识不多的人请教。多与寡,指的是多与少。李先生认为,多就是指知识丰富,寡就是指知识不多。这样的译法可以讲的通。但是,多就是指知识丰富吗?笔者认为,“多”不一定指的是知识,还可以指其他。这里的多可以译为多数人支持的一方,寡可以译为少数人支持的一方。本句的意思是,多数人支持的一方要向少数人支持的一方请教,即多数派要向少数派请教。多数派不能因为支持自己一方的人数多,就可以不考虑少数派的意见。少数派虽然支持者人数少,但少数派的利益应该得到尊重。只有兼顾少数派的利益诉求,社会各方面才能和谐相处。
“有若无,实若虚”。李泽厚先生译为有像没有一样,充实像空虚一样。从字面意思看,这样翻译没有问题。但是,从曾子这段话的整体来看,本句与前句、后句好像没有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不妥当。本句与前句、后句应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前句说赞成方要向反对方请教,多数派要向少数派请教,本句说的则是请教时,请教者心中有想法有意见,但要像没有想法没有意见一样,请教者心中有底胸有成竹,但要像心中没底胸无主意一样。因为,只有像没有想法没有意见一样,或者像心中没底胸无主意一样,才能向对方请教。如果让对方看到自己已经有想法有主意,或者心中有底胸有成竹,你怎么向对方请教?即使请教,对方也会认为你没有诚意,不会坦诚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