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2-20 12:13:59)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7.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李泽厚译】孔子钓鱼,但不用绳网捕鱼。孔子射鸟,但不射栖宿巢中的鸟。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节制。钱穆《论语新解》:钓,一竿一钩。纲,大索,悬挂多钩,横绝于流,可以一举获多鱼。弋,古人以生丝系矢而射为弋。丝谓之缴,若不施缴,射虽中,鸟或带矢而飞,坠于远处。宿,止义。宿鸟,栖止于巢中之鸟。射宿鸟,有务获掩不意之嫌,并宿鸟或伏卵育雏,故不射。
笔者认为,要按照字面意思的引申去理解孔子的本意。钓而不纲在今天的意思应该是,出于生活需要,可以捕鱼,但不用非常密的渔网捕鱼。因为,如果用密网捕鱼,会把小鱼也捕捞上来,导致水中的鱼越来越少,人们能捕捞的鱼也就越来越少。为了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国家规定了休渔期、禁渔区,对捕捞工具也做出了限制性规定。渔业资源是有限的,开发利用必须适度、有节制。如果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会导致渔业资源的枯竭,最终不利于人类自身。
对弋不射宿的理解也是如此。弋不射宿的意思应该是,出于生活需要,可以狩猎,但要遵守禁猎区、禁猎期的规定,不猎取正处于产卵期、育雏期的鸟类等野生动物,不猎取幼鸟。因为,如果不遵守禁猎区、禁猎期的规定,滥捕滥杀,会导致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人们能猎取的野生动物也就越来越少。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是有限的,开发利用必须适度、有节制。如果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会导致野生动物资源的枯竭,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不利于人类自身。
【笔者译】孔子出于生活需要,经常到水中捕鱼,但孔子遵守休渔期、禁渔区的规定,也不用密网捕鱼;孔子出于生活需要,经常到山林中猎鸟,但孔子遵守禁猎区、禁猎期的规定,也不猎取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