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2-19 19:54:29)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李泽厚译】孔子说:“圣人,我是看不见的了;只要见到君子,就可以了。”
孔子说:“好人,我是看不到了;只要见到能坚持的人就可以了。把无当有,以空虚作实在,以贫困充豪华,这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人们见不到活的圣人、善人,能见到的都是死的。圣人,指道德最高尚、学识最渊博的人,是专有名词,不作翻译。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是专有名词,不作翻译。圣人与君子属于同一类别,但程度不同,是最好与好的关系。善人,指一辈子行善的人,是专有名词,不作翻译。有恒者,指有恒心坚持积德行善的人。善人与有恒者属于同一类别,但程度不同,是最好与好的关系。
圣人、善人为什么见不到活的?因为人死之后才能封为圣人、善人,死之前不能封为圣人、善人。人死之后,把他做的好事、做的正确的事宣扬开来,把他做的不好的事、不对的事隐瞒起来,这个人就成为没有缺点的圣人、善人了。如果人死之前封为圣人、善人,周围的人就会瞪大眼睛盯着他,他做的不好、不对的事就没有办法隐瞒,一旦有不谨慎的事发生,就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他不像圣人、善人,圣人、善人这个称号就名不副实,封他这个称号的目的就达不到了,这个人也没法正常生活了。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除了死去的人以外,还没听说过活着的人一辈子只做好事的。
虽然我们希望大家向圣人、善人学习,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圣人、善人,但是我们对他人的道德水平不能要求太高,不能要求他人都成为圣人、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成为道德水平比较高、经常做好事的君子,能够成为坚持行善的人,就可以了,就应该受到社会的追捧。如果做不到经常做好事、经常行善,也没关系,只要不做坏事、不做恶事,偶尔做一两件好事、行善的事,也是可以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不要让做好事、做行善的事成为人们的负担,要让做好事、做行善的事成为人们的快乐。
亡,指无。虚,指空。盈,指满。约,指贫困。泰,指富足。无与有,空与满,贫与富,均是反义。做好事、行善举有时候成本很低,有时候不需要成本,只是有些人的举手之劳,这些情况下比较容易。但是,许多时候,做好事、行善举是需要成本的,没有经济实力的人,即使想做好事、行善举,也有心无力。坚持做好事、行善举更是如此。本来一无所有,家里钱袋空空的,生活比较贫困,却装作财大气粗、生活富裕,硬要做好事、行善举帮助别人,虽然值得表扬,但不值得提倡。这样的好事、善举坚持不下去。另外,有些人做好事、行善举时弄虚作假,新闻报道一结束,立马走人,这样的好事、善举也坚持不下去。做好事、行善举不是很难,但是坚持做好事、行善举比较难。没有实力的人做好事、行善举,不要硬撑,如果坚持不下去了,我们理解;有实力的人做好事、行善举,不要放弃,如果坚持下去了,我们鼓励。
【笔者译】孔子说:“圣人,我没有见到活在世上的;能够见到许多活在世上的道德水平比较高的君子,就可以了。”孔子说:“善人,我没有见到活在世上的;能够见到许多有恒心坚持行善举的人,就可以了。把无充作有,把空充作满,把穷充作富,这样的人是很难坚持行善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