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2-17 10:55:22)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7.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李泽厚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只要想学习,老师不是问题。孔子所说的学习范围非常广泛,不限于在学校中学习,也不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只要是学习自己未知的东西,都是学习。一是对学习的场所没有要求。孔子时代没有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现代媒体,除了听老师讲课外,只能从其他人的言与行中去学习。现代人则不同,不仅与朋友出门、与同学聚会、与素不相识的人一起乘车等,可以向他人学习,而且可以通过现代媒体学习。只要想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二是学习的内容没有要求。学习书本上的各种知识是学习,学习他人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和人生道理也是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是学习,学习他人的缺点,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也是学习。只要想学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可以学习。
孔子所说的老师范围也非常广泛,不限于学校的老师,也不限于自己的父母、亲人。不论什么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不论什么社会地位、民族、种族,也不论道德品质、宗教信仰如何,只要是与自己接触的人,都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遇到普通人,不要觉得对方是普通人,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因为术业有专工,普通人也有自己擅长的东西,你可以学习他擅长的东西。遇到道德品质不好的人,不要觉得这样的人就一无是处,他也许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值得你学习,即使没有,他身上的缺点也是一面镜子,你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性学习,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只要想学习,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老师。
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本人必须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必须能识别善与不善。如果本人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与他接触的人是个坏人,他很可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不好的东西,不知道以此为借鉴去改正自己的缺点。
【笔者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出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从老师身上学习各种优点来充实自己,也借鉴老师身上的各种缺点,作为反面教材,来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