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1-08 19:44:01)
标签:

文化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李泽厚译】孔子说:“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跟随我的,大概是子路吧。”子路听到了,非常高兴。孔子说:“子路比我还勇敢哩,就是不知道如何剪裁自己。”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同时表明一种处世方法。子路,名仲由(公元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之野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性格爽直,伉直鲁莽,重朋友,讲信义,好勇力,事亲至孝,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初仕鲁,后仕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卫国大夫孔俚的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

从子路的性格、为人与才能来看,可取之处很多,孔子不可能评价子路说,除了好勇以外,没有什么可取的。也就是说,不能把“无所取材”翻译为“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李泽厚先生将“无所取材”译为“不知道如何剪裁自己”,符合子路的性格、为人,但与本章的前一句没有一点联系。笔者认为,要想理解本章的含义,首先要弄清楚“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深意。李泽厚先生把“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译为“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并不妥当。因为,从孔子一生来看,孔子的主张大部分时间没有行得通(除了孔子做官4年,部分推行了他的主张以外),按照这种观点,孔子早就应该退隐山林或漂泊海外了。但是,无论在做官以前,还是被迫辞官以后,孔子一直想谋取官职,推行自己的主张,同时,孔子还广纳门徒传授自己的主张。主张行不通,就要逃避现实,不符合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也不符合孔子周游列国、广纳门徒的实际情况。笔者觉得,“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是一种比喻。道,指的是正义与真理。桴,指的是自己建立的小团体,相比整个天下,就像一个木排与大海一样。海,指的是整个天下。道不行指的是国家昏暗,正义得不到伸张,公平得不到保障。乘桴浮于海指的是自己建立一个小团体在乱世之中力求自保,像制造一个木排在汪洋大海上漂流一般。在此基础上,去理解“无所取材”。

    【笔者译】孔子说:“如果天下混乱、正义不存,我就乘坐一叶扁舟在汪洋大海上漂流,到那时,能够跟随我的,肯定会有子路吧?”子路听后大喜。孔子说:“子路非常勇敢,这一点比我强,但是,子路不知道到什么地方找材料来建造我所说的一叶扁舟啊。我的意思是,用我的理论与学说组建一个团队,在乱世之中力求自保,就像建造一叶扁舟在大海上漂流以保全自身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