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1-07 19:47:16)
标签:

文化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李泽厚译】有人说:“雍这个人有仁德却不会说话。”孔子说:“要会说话干什么?强辩滔滔,使人讨厌。我虽然不知道雍是否真有仁德,但为什么要会说话呢?”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同时表明孔子对佞的态度。雍(公元前522-),冉雍,字仲弓,孔子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冉雍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在孔门弟子中,冉雍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

《朱注》:佞,口才也。仲弓为人重厚简默,而时人以佞为贤,故美其优于德,而病其短于才也。御,当也,犹应答也。给,辩也。憎,恶也。言何用佞乎?佞人所以应答人者,但以口取辩而无情实,徒多为人所憎恶尔。从朱熹的解释来看,佞人的口才指的是花言巧语蒙骗人的口才,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口才。朱熹又说,时人以佞为贤。佞同时具有了褒义和贬义,朱熹的解释自相矛盾。佞,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笔者认为,本句中的佞应解释为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不应解释为有口才。原因有二,一是孔子两次讲“焉用佞”,意思是怎么用佞来评价冉雍?可见,佞在当时并非褒义,并非指具有口才。子贡善辩,口才很好,为什么不说子贡佞呢?二是朱熹的解释“以口取辩而无情实”,意思很清楚,就是花言巧语说得好听、说得有理,但根本没有这么回事。这与有理有据的巧说、妙说完全不同。口才不等于花言巧语谄媚人。讲问题、说情况、与他人辩论,立足事实,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动之于情,晓之以理,既把事情与道理讲明白,又不欺骗、不愚弄他人,且不唠叨、不重复,使听众或对手接受自己的意见,即使不接受,也会心生敬意、暗暗佩服,这才叫有口才。如果说得天花乱坠,却没有事实依据,一个劲地奉承、讨好他人,却阴奉阳违、不干正事,这只能是花言巧语谄媚人,如果这也算口才的话,只能称之为歪口才。御,抵挡,引伸为对付。

【笔者译】有人说:“冉雍这个人能爱他人,并且不惯于用花言巧语谄媚人。”孔子说:“怎么用惯于花言巧语谄媚人作为标准来评价他呢?用花言巧语来对付人,会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人厌恶。冉雍是我的学生,他是不是能爱他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根本不喜欢花言巧语,也不用花言巧语来对付人,你怎么用惯于花言巧语谄媚人作为标准来评价他呢?你用这一标准,就把他与花言巧语谄媚人联系在一起了,好像他仅仅比惯于花言巧语谄媚人的人稍好一点似的。评价人,要选择适当的标准,使用适当的方式,要有根据,要实事求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