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1-03 08:40:46)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李泽厚译】孔子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是羞耻于自己做不到。”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言行一致的古训。言,说话。耻,以之为耻辱。躬,亲自。逮,到,及。从全句意思来看,“言之不出”不是指不轻易说话,而是指不轻易许愿、不轻易承诺、不轻易表态、不轻易发誓。说话,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你不说话,别人怎么了解你?你怎么了解别人?你与别人怎么交流?话还是要说的,不说话,不值得推崇,不值得效仿。人与人交流,说的话未必都是多么重要的话,很多时候,说的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甚至都是废话,但又是交流所需要的,在说这些话时,就没有必要小心谨慎,不轻易出口。如果说每一句话都要思之再三,岂不是太累?至于许愿、承诺、表态、发誓之类的话,说的时候就要小心谨慎了,因为这些话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需要自己负责或履行,所以,不要轻易说出口。“耻躬之不逮”,指古人以为,自己许下的愿、作出的承诺、表示的态度、发下的誓言做不到,是自己的一种耻辱。这反映出古人的一种价值观。今天,大言不惭、言而不行、言行不一的人,大有人在。这些人对言行不一的看法与古人不一样,说话时信誓旦旦,给你吃了定心丸,等到需要负责或履行的时候,要么推脱,要么拒绝,要么不认账。他们不以言行不一为耻,反而引以为荣。如果把希望寄托到这样的人身上,你只能自认倒霉。所以,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笔者译】孔子说:“古人有一种做法很好,就是不轻易许愿、不轻易承诺、不轻易表态、不轻易发誓。因为,古人认为,许愿、承诺、表态、发誓很容易,但要实现或者履行许下的愿望、作出的承诺、表示的态度、发出的誓言,是不容易的。如果这些话实现不了或者履行不了,就是自己人格的一种耻辱,自己在他人面前就抬不起头、挺不直腰,他人也会瞧不起自己。今天,许多人忘记了古人的好做法,经常吹牛皮、讲大话、信口开河,许下的愿望、作出的承诺一大堆,表态、发誓很多次,就是不见实际行动。这种言行不一、不守信用的现象,严重破坏了社会诚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好做法,鼓励言行一致,谴责言行不一,重建社会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