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0-22 19:51:20)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李泽厚译】孔子评论韶乐说,“美极了,而且好极了。”谈到武乐说,“美极了,但还不够好。”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孔子对音乐的评价。《朱注》:韶,舜乐。武,武王乐。笔者认为,韶乐是歌颂舜的大型歌舞奏乐,武乐是歌颂周武王的大型歌舞奏乐。美与善是不同的评价标准。美,是从审美观的角度来说的,侧重于形式;善,是从善恶的角度来说的,侧重于内容。
【笔者译】孔子评价歌颂舜的音乐“韶”时,说:“韶乐不仅旋律非常动听,舞蹈非常优美,歌词非常华丽,而且内容真实,歌颂得当,善恶分明,充分表现了舜帝的善良品德和治国功绩,赞美了舜帝罢刀兵用教化的治国方略,指出了以道德教育人民、以法律规范人民是实现天下大治、国富民强的最佳途径。”孔子评价歌颂周武王的音乐“武”时,说:“武乐的旋律也很动听,舞蹈也很优美,歌词也很漂亮,反映的内容也非常真实,歌颂的尺度也非常恰当,善恶也非常分明,充分表现了周武王的英明神武和丰功伟绩,赞美了武王伐纣的正义性。但是,武乐大部分内容展示的是武王伐纣、征讨四方、平定天下的过程,着力渲染的是暴力与战争,对于武王的善良品德、治国方略展示很少。这样的内容安排虽然表现了武王的雄韬伟略、聪明智慧,但让人感觉到武王更像一个将军,不像一个天子,擅于破坏旧秩序,却不擅于建设新国家,也让人感觉到武王是征服者,不是解放者。所以,我觉得武乐虽美,但美中不足,因为缺少善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