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论语之重新解释--儒教改革的尝试
(2016-10-13 10:24:55)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李泽厚译】采杨译及杨注作为解释。【杨译】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祭的理论。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对于治理天下,会好像把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罢!”一面说,一面指着手掌。《杨注》:禘是天子之礼,鲁国举行,在孔子看来,是完全不应该的。但孔子又不想明白指出,只得说“不欲观”“不知也”,甚至说“如果有懂得的人,他对于治理天下是好像把东西放在手掌上一样的容易。”
【笔者注】本章讲的是礼的废驰。根据孔子的回答,笔者推断,孔子的意思是,天子不相信禘礼的意义、作用、影响,不重视禘礼,对禘礼长期弃置不用,受天子的影响,天下懂得禘礼(起源、内容、程序、精神等)的人越来越少,孔子虽然讲礼,也不知道禘礼的来龙去脉。因此,孔子认为,全天下能够懂得禘礼的人屈指可数,禘礼的影响微乎其微。笔者认为,孔子仍是就事明理,以禘礼来说明礼制。如果天子不相信礼制,不重视礼制,将礼制束之高阁而另行其是,全天下的人也会上行下效,精通礼制的人会越来越少,礼制就会废驰。
禘,是一种礼节仪式,也是一种法律制度,但现代社会没有相对应的礼节仪式,也没有相对应的法律制度。为准确理解本句的涵义,将禘译为国家的重要纪念活动为好。
【笔者译】有人问孔子一种国家重要纪念活动的起源、内容、程序、精神等问题。孔子回答说:“我不知道。国君不相信国家的纪念活动能有什么意义、作用、影响,根本不重视纪念活动,对纪念活动长期弃置不用,人民群众受其影响,也不关注纪念活动,整个国家范围内懂得这一纪念活动的人越来越少,就像我展示给你看的我的手掌一样,屈指可数。就法律制度而言,也是如此。如果国君不相信法律制度,不重视法律制度,将法律制度束之高阁而另行其是,人民群众也会效仿,精通法律制度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法制就会废驰。”孔子一边说,一边指着自己的手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