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2016-09-02 08:37:28)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李泽厚译】子禽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与闻政治,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国君们要他过问的呢?”子贡回答说:“先生以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得到,他要求的方式大概不同于别人的方式吧。”
【笔者注】本章表明了孔子对政治的态度。子禽,南顿侯陈亢(约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官。
笔者不赞同李泽厚先生的翻译(子禽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与闻政治,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国君们要他过问的呢?”)。当时,孔子周游列国,向国君们推销自己的治国之道。各国国君们均没有采用孔子的建议。在周游列国时,孔子的名声并不大,说国君们请求孔子过问本国的政治情况不符合实际。笔者推断,当时的情况是,孔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要拜见国君,向国君推销自己的治国之道。在拜见国君时,孔子就请国君介绍自己国家的政治情况,以便结合该国的实际情况推销自己的治国之道。国君见孔子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就很高兴地向孔子介绍自己国家的政治情况,听孔子谈论自己的治国之道。同时,也是为了卖弄自己的治国才能。
今天,我们从本句中可以学习的是孔子对政治的态度:关心政治。当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像孔子那样周游各国去推销自己的治国之道。对于少数喜欢研究治国之道的人来说,可以著书立说,通过现代化的传媒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学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虽然对治国之道之类的大道理不感兴趣,但一定要关心政治。在当代社会,政治包括但不等于治国之道之类的大道理,公民权利义务的设定与维护、民主选举等也是政治。公民应当关心政治,关心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政策、法律的制定实施,影响各项政治决定的出台,不要等政策、法律、决定出台了,觉得利益受到侵犯了,才牢骚满腹、怨天忧人。关心政治不等于参与政治。公民对参与政治不感兴趣,可以不参与制定实施各项政策法律,可以不参与其他政治活动,但一定要关心政治,在专攻某一领域业务的同时,关心自己的权利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