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2016-08-30 09:03:34)
标签:
文化 |
分类: 《儒家思想改革新探》 |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李泽厚译】子夏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事奉父母能尽力量,事奉国君能献出自身,结交朋友能信守承诺。他虽说没学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笔者注】本章是孔子的弟子对孔子重视德行的言论的进一步发展。子夏(公元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卫国温人,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对儒家文献的流传和学术思想的发展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世誉为传经之鼻祖。晚年时,到魏国西河一带教学,开创了“西河学派”,培育出大批经国治世的良材,成为前期法家成长的摇篮。
“易”,李泽厚译为替代,也有人译为如的意思。笔者以为,“易”译为改变为妥。贤贤易色,即贤其贤者改变了颜色,不再是原来的贤其贤者。本句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强调不能光说不做。这样翻译可以把整段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本章的意思是,判断一个有德行的人是否是贤良之才的标准发生了改变。判断标准应该是看这个人的实际行动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在书本上学了什么。如果这个人能做到对父母尽孝,对国君尽忠,对朋友守信,即使没有读过书,我也认为他已经学习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