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文老师读《红楼梦》 |
秦可卿,曹雪芹没有让她在书中露过几次脸,说过多少话,但是她在红学史上却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情史,她的离世,她的托梦之事,她的丧礼等,这些无不让她成为世人眼中的焦点人物。她那短暂而又复杂的一生,引发了多少红楼读者的深思。
在离世时,她只选择托梦给凤姐,而没有选择其他人,此举有什么深意?我觉得应该有这样一些原因:
一、秦可卿与王熙凤同属于一个圈子里的人
人与人之间只有在同一个圈子里,才可能有机会展开对话和交流。圈子不同,不会有交集,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秦可卿和王熙凤可以归入一些什么样的圈子呢?
1、领导圈
王熙凤是荣府里掐尖尖的人儿。
府里一应大小事都是她拿主意定夺。虽然上头有贾母并邢王两位夫人,但她有的是办法讨好贾母与王夫人,至于婆婆邢夫人,那是个什么事都做不了主的人。所以说,王熙凤才是府里实际掌权者,很多事都是她说了算。
同样,秦可卿也是宁府里掐尖尖的人儿。
即使有个婆婆尤氏在理事,秦可卿也是府里正牌的年轻的媳妇,府中大小事也是她和婆婆尤氏一起张罗。况且,她的为人处事也是两府上下无不称赞的,婆婆尤氏是这样说她的:
倘或她有个好合歹,你再要娶这么个媳妇,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情的人儿,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她这为人行事,那个亲戚,那个一家的长辈不喜欢她?
这充分说明秦可卿在宁府中的地位,一点儿也不比王熙凤差。身份地位一样,相处的机会也多,对话的可能性就大。
2、生活圈
秦可卿与王熙凤都是各自府中的重要人物,少不得有机会聚在一块,或聊天、或闲逛、或玩牌……
第五回,宁府中的梅花盛开了,尤氏秦氏婆媳二人宴请了荣府中贾母等几个主要人物,来会芳园赏花游玩。
第七回,尤氏婆媳又独请王熙凤过园来闲逛。饭后,尤氏、凤姐、秦氏三人一起抹骨牌,玩至天黑。
这些平日里的聚会,拉近了秦可卿与王熙凤之间的距离,让二人的关系也更近了。
3、朋友圈
一来二往,秦可卿与王熙凤之间除了是婶婶与侄媳的关系外,还多了一层朋友的关系。连丫头平儿都知道她们的关系不同于别人:
平儿知道凤姐与秦氏厚密,虽是小后生家,亦不可大俭,遂自作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与来人送过去。
在秦可卿生病期间,王熙凤没少过宁府来探望。尤氏也希望凤姐多安慰秦可卿:
好妹妹,媳妇听你的话,你去开导开导她,我也放心。
秦可卿也把自己的心里话说与王熙凤听:
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你侄儿虽说年轻,却也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
这些都说明了秦可卿把凤姐当成了可以倾诉的朋友。
4、金陵十二钗中“正册”圈
现实世界中的秦可卿与王熙凤相识相知一场,成为了有缘人。而在虚拟的梦幻世界中,她们还会相聚在一起。她们的灵魂都会归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她们是一个“屯里”的人,所以,才会有托梦于凤姐一事。秦可卿觉得自己的心事只有王熙凤才能了解,家业只有王熙凤才能扭转局势。
二、秦可卿“托梦一事”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秦可卿死时为什么要托梦?这托梦一事从何而来?我们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找到理由。
一是秦可卿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一连几个“情”字,足见其入情之深,似天高如海深,绵绵无绝期。且一遇到滥情人便会发生越轨之事。荣宁二府衰落的根源就在于宁府的“淫”乱。所以又有唱曲《好事终》中所言:
“擅风情,趁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既然宁府是贾家衰败的根本,那么必须由宁府来担当补救之责,而与“情”字有缘的是警幻仙子之“吾妹”,名可卿者。
如此一来,只能是由秦可卿来点破,以弥补所犯之错,完成荣宁二公之灵所托警幻之事。因此就有了托梦一事。
二是秦可卿托梦的内容:
秦可卿所托,表达了三层意思:
第一,做人做事都要为自己留后路,方可常安;
第二,要明白盛极必衰之理,富贵时要想到衰时的情形,早做好打算和筹划;
第三,永保贾氏家业最好的办法是抓住盛时的机会,在祖茔附近多购置一些地,以备衰时之用。
不得不说,秦可卿这个梦带有未卜先知的意味。她希望借助凤姐今日的地位,今日的影响力来做好这件事,以扭转家业衰颓之势。
因为她深知,只有两府中最有权力,最有实力的人,才能完成所托之事。所以她独托梦给王熙凤。
语文老师读《红楼梦》(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