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文老师读《红楼梦》 |
宝玉在贾母的心里就是命根子,是谁也取代不了的。宝玉的衣食住行,饮食起居,喜怒哀乐都会触动贾母那敏感的神经。可以说宝玉的命就是她自己的命。
跟千千万万的富贵家的祖母疼孙儿一样,贾母最关心的问题:一是宝玉的身体;二是宝玉的婚姻;读书倒是其次。
随着宝玉年龄的增长,贾母也在为宝玉的婚姻大事暗暗筹划着。
一、贾母早就有了主意
贾母先是为宝玉物色好了富有智慧和见识,长相又好的宝琴。听说宝琴已许了梅翰林的儿子,也就作罢了。但,宝玉的婚事始终是搁在他心里的一件大事,她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选。
一开始,贾母并没有在意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事,以为他们只是小孩子闹着玩。后来在紫鹃“情辞试宝玉”这件事闹开后,贾母开始留意起来。
那么,她就会在心中认真罗列出一些能够成为宝二奶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1、身体健康长寿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2、长相要好,能够与宝玉成为“珠联璧合”的一对;
3、要具备理家的能力;
4、人品要好,为人要稳重平和;
5、娘家要有一定的家族势力。
有了这几条,贾母的心中便像有了一张“宝玉婚姻谱”一样,符合条件的就会当选,不符合的就会被淘汰。
即使她知道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心思,也不会让黛玉成为她的孙媳妇的,哪怕黛玉是她疼爱的亲外孙女儿。
因为跟宝玉比起来,二者在她心中的分量是不一样的。在第九十回,贾母对王夫人凤姐说过这样的话:
“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
贾母的一席话,道出了不选黛玉的原因,也解开了王夫人心中的一个结:
“不但老太太这么想,我们也是这样。”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黛玉排除了。在封建家长眼里,爱情不重要,重要的是符合他们选择的条件。
至于选择宝钗是有来头的,也是有理由的。
二、宝钗入选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
宝玉和宝钗之间的“夫妻缘”,只因有个“金玉良缘”的说法。
1、“金玉良缘”的源头
在第八回中,宝钗口中念着宝玉的通灵宝玉上“莫失相忘,仙寿恒昌”八个字时,莺儿嘻嘻笑道:
“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而宝钗项圈上的八个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至此,“金玉良缘”一说就这样传开了。让这种说法真正变得明朗起来,是在第二十八回,得到了证实: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
如此一来,倒成了“有心人说无心事,无心人却听出了有心事”。王夫人必定会想到宝钗与宝玉是最合适的,只是碍于贾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挑明罢了。
2、恰当的时机,成就了“金玉良缘”之说
也许是姻缘天注定。偏偏这时怡红院里一株已枯萎一年的海棠,在不应时令,不应景的情况下开了花。又偏偏在众人赏花之际,宝玉身上的那块通灵宝玉不见了踪影,宝玉因丢了玉而疯傻起来。无奈之下,贾母便对贾政说:
“我昨日叫赖升媳妇去叫人给宝玉算算命,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
这就有了凤姐的“偷梁换柱”的计,让宝玉和宝钗拜了堂,成了亲。
至于凤姐,她也不是喜欢谁,又冷了谁,她只是一味地哄着贾母王夫人喜欢,看贾母的喜好行事而已。
3、宝钗有适合做宝二奶奶的条件
除了身体、家族势力等这些硬实力外,宝钗的软实力也是黛玉所不及的。
(1)、宝钗懂得帮人难处。
湘云做东,宝钗了解她的为难之处,慷慨为她出螃蟹;
邢岫烟有困难,她会恰到好处地帮助她,又不向外张扬;
黛玉体弱,她每天派人送来燕窝。
可以说,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她会施以援手。
(2)、宝钗说话做事拿捏得好。
她说出来的话不会令人难堪,做事会给人留有余地。湘云的心里话独对宝钗说;香菱的心里话独对宝钗讲。所以,书中形容她:
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人,故深得下人之心。
而能够维持上下一团和气,深得人心。这是当家奶奶最应该具备的素养。黛玉说话带刺,令人难堪,再加上那多疑之心,贾母王夫人都不喜欢这一点。当家奶奶首先得行事豁达,才能管理好家族内务。
(3)、宝钗遇事不乱,能巧妙地化解矛盾。
第二十二回有一句叙述可以看出贾母非常喜欢宝钗的性格: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捐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稳重平和,遇事不乱最能够显出一个人成大事的智慧和修养。四十七回,薛蟠喝醉酒犯旧病反遭柳湘莲打,薛姨妈要派人寻拿柳湘莲。
这时候,宝钗没有再添乱,而是能够冷静地帮助母亲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既不纵容哥哥的坏行为,也平息了母亲的怒气。巧妙地化解了一场风波。
像这样的遇事冷静处理的地方还很多,足以说明宝钗行事格局大,看得远,想得周全。这是做大家族女主人的潜力。
贾母权衡再三,最终决定选宝钗,就是因为宝钗无论从哪方面都符合她心中选择的标准。
三、黛玉终究是入不了俗世的
黛玉是绛珠草幻化成人,下到尘世来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的。用一生所有的眼泪来还他。这也注定了黛玉的多病不健康。也注定了他们只有爱情,没有婚姻。
所以黛玉行事风格不合世俗,郁郁寡欢,无人能理解。最后,离世也是在宝玉和宝钗拜堂的时候。一喜一悲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入不了俗世的人,注定结局是不好的。因为人间烟火味得受得了世事洞明皆学问。所以,宝钗才能成得了宝二奶奶。
语文老师读《红楼梦》(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