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金庸作品带给我的思考

(2018-10-31 15:11:14)
标签:

杂谈

http://s1/large/006oC9rLzy7oPugbOIW52

  
           
昨日还沉浸在李咏仓促离世的消息中,今日一觉醒来,又一个心中的英雄离世。人们在感慨时间和病魔的无情时,也不乏对自媒体时代的侠客网络写手,他们嗅觉之灵敏、思维之活跃感慨一番:网络更新之快,皆因世事变化无常,来不及触摸就已悄然离去。就在前不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望着四面白墙,脚的疼痛不断袭来,汗水浸透了衣服,老公为了转移我的注意力,缓解疼痛,从网上搜来两部金庸先生小说改编的武侠剧:《碧血剑》和《侠客行》。
         其实,我早就想看他的武侠小说。这倒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缘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小时候就痴迷于他的武侠剧;二是早几年读过一本家庭教育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在谈到为什么建议女儿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时说到:金庸的小说悬念重重,情节有趣,能吸引人读下去;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规范,笔法老练,读来感觉通俗流畅;里面充满爱恨分明的情感,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有一些爱情描写,但都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洁和干净。我想后者更能激起人对金小说的向往之情。
        确实,这几年一直都不曾断过阅读他的原著的想法,无奈总被种种事情耽搁了。那日还在和老公一起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金庸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些旁人眼中的“傻子”呢?而往往是这样的傻子却成为了武林第一高手,身上具备盖世武功?像此前人人皆知的郭靖,《侠客行》中的狗杂种,他们傻里傻气,憨厚老实,却获得了最上乘的武功?我们最后一致认为这其实反映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想无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刻意追求一些世俗名利,反而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侠客行》中的狗杂种,大字不识一个,一副傻气行走江湖,他心中只有度人的想法,不知如何去获取功名的旁人眼中的“傻子”,最后却在侠客岛上无意间学到了绝世武功,这可是各路武林人士梦寐以求的功夫,他们倾其一生都不得要领,却让一个“傻子”解开了其中的奥秘。难道是傻子有傻福?要说还真是这样的。因为傻子看到的秘籍是与自然为一体的万物精灵,而聪明人看到的是千奇百怪的文字,想到的是这样或那样的种种思想理论。傻子抛开了一切世俗的东西,他的眼睛是干净的,他的心是自由的;聪明人想到的是利,他的眼睛是浑浊的,他的心是被束缚着的。这样看来,狗杂种这样的傻子用无招胜有招获得了顶级武功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傻子有傻福”。
        早年间,杨澜专访金庸先生时,他就自己的武侠小说有过一番诠释:侠就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这种精神是永远存在的,永远有的!只要人与人之间有关系,这种“侠”的精神永远存在的,武功只不过是武侠小说的表现形式而已。他的这番有见地的话,不就是佛学中的“自度度人、自觉觉他”吗?不就是与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心”“傻人有傻福”一脉相承吗?因此,读金庸其实就是读中国的哲学,也是读中国的文学。
        写到这里时,我的脑中又迸出一个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作家是自学成才的,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像金庸先生他并不是什么文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却写出了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我们受过正规的多年的语文教育的人却写不出?这是一个需要深入反思的教育学课题。我能想到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培养各种各样的言语人才,让每一个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天性和个性都能得到最大发展。是松树,就应该长成松树;是桃树,就应该长成桃树,而不应该将它们修剪成整齐划一的“绿篱”。也许在不久的未来,语文教育会返璞归真,会“放生”,让孩子的言语天才在“半野生”的生态下成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