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转化教育方法

(2018-07-16 17:16: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类
http://s1/large/006oC9rLzy7m4XxkQ0Z1d

       
     
       两个孩子在去食堂打饭排队期间发生矛盾,并发展动手打人。这两个孩子一个是阳康,一个是谭凯文。当看到他们两人像斗红了的公鸡,一副谁也不服输的架势站在礼堂门口,手上还拿着空饭盆,我先前那点得知此事后的火气不知怎么就降下去了。
      我开始向他们了解事情的原委,在阳康开始陈述时,谭凯文不服气的瞪了他一眼,还想立马动手打人。这时,我轻轻地拍了几下他的肩膀,示意他先平息怒气再来告知。待他们俩都平静下来后,我便让他们一个一个分别陈述。原来事情是由“红领巾”引起的。谭凯文看到阳康的红领巾“歪在”了脖子的一边,便出于想帮他把红领巾拿正一下,不曾想阳康不但不领情,还出言不逊,动手打人。这才引发两个人的一场“战争”。
        已经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觉得应站在他们各自的角度去解决问题。首先让他们俩就拿红领巾的动作原版演示一下,开始两个人不愿意,我告诉他们不演示的话,老师没法处理这件事。听我这么一说,谭凯文就演示了一下,阳康说了一声“别扯!”我从这个回顾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谭凯文没有事先告知阳康自己要帮他把红领巾弄好,而且弄的动作也不轻,带有逗弄的意思;一是阳康的语气不大好,带有怒气。所以在谭凯文再“弄”时,便控制不了,动手打人。看出了问题的聚焦点后,接着便是教育的策略了。
      首先我当着两人的面半许诺半要求:无论谁对谁错都先要把饭吃完,并且在吃的过程不再争论,饭后老师一定会公正的评定。阳康拿着饭盒去打饭了,谭凯文轻轻地对我说,不想吃,想去教室写作业。他回到了教室,我也没去强迫他吃饭,而是叫一个孩子帮他把饭打好,放在教室里。因为我知道他此时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一时还想不通,所以决定暂时让他在教室写作业转移一下注意力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
      在阳康吃完饭后,我把事情中的发现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每个细节,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可以避免矛盾的产生。谭凯文觉得自己应该向阳康说一声他要帮他戴正红领巾,而阳康意识到了自己说话太伤人了,对于动手打同学更是不应该,伤害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最后,我告诉他们一件小事处理不好,它会导致连锁反应,其危害性会变得很大。阳康作为先动手打人一方向对方表示了歉意。最终俩人以握手言和结束这次矛盾。
      看到他们化干戈为玉帛的这一刻,我感到很欣慰,也很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