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板的造顶过程

(2016-02-17 12:30:15)

2014-03-13

 

对于本周创业板的大跌,先按下创业板的泡沫何时破裂不说,回头看看历史,看看那最近接近当下创业板小市场的中小板,是如何在市场资金狂热时造顶的,这样再返身观察创业板,或许会理性很多。
回顾2005年到2007年的中小板市场,公司数量从50只,流通市值130余亿,扩容至2007年底6100点高峰,公司数量210只,流通市值4000亿,规模扩大30倍。

中小板的小市场扩容,市值不断增长,得益于2005-2007年中国外汇成倍增加,热钱大量涌入,外汇热钱因结汇制度因素被强制转化人民币的基础货币,4-5倍的杠杆经商业银行释放出来。这些热钱除了要赚取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汇差外,还要在此期间套取资产价差。因此在此阶段,房产和股市都成为这些热钱套利的主要标的。

到了2007年的5月间,中小板从1000点冲击5000点,整体涨幅5倍过程,泡沫也开始泛滥,中小板此时平均市盈率已经进入泡沫化的60倍区间。但是由于市场的热钱彻底被获利激发,巨大的惯性,依然裹挟着人们不断往股市里冲,人们此时只信奉: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市梦率,所谓理性,统统狗屁。

事实上,管理层也试图从供求关系是平抑股市的泡沫,因此不断加大股票新增供应量,从2005年的50只中小板,一路增加到2007年5月130余只,扩容1.5倍。后又以行政手段,“半夜鸡叫”式增加交易税费,试图扑灭投机者们的熊熊欲火。

但是人们的思维和情绪惯性,正被欲望所支配着,大脑的皮质激素哪能是新政措施,和供需平准就能抑制的?不经历泡沫破裂的痛楚,欲望之火是无法扑灭的!

 

众所周知,这个泡沫破裂最终是在2008美国次贷的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政府紧缩银根,最后将股市的泡沫彻底摧毁,中小板从6300余点,惨跌破2000点,市值从4000亿,缩水过半至1800亿。这结果也无需累述,关键就是从中小板泡沫显现的2007年5月,至破灭破裂前的2008年2月,期间9个月,三个季度所发生的事情。

这三个季度,有余市场的热情高涨,中小板的泡沫从60倍,到80倍,到最后的90倍,经历了3次反复造顶的波动,构成了技术形态所谓的“三重顶”。期间管理层做的工作包括,继续增加股票供应量再翻倍,到达240余只,总量扩容至中小板指数启动时的50只规模5倍。见图5。当然此时央行也同时做釜底抽薪,抽紧银根的动作。而在当其时市场流动性如此充沛的环境下,泡沫增加了多少呢?从指数看,5000点到6300点,指数增加了25%空间,这是相对于之前5倍涨幅的基础之上。市场估值从60倍到90倍,最大增加50%,但更多时间落在70-80区间,实际也就是15-30%左右。

这就是小市场泡沫区,在流动性非常充裕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时间也比较长,3个季度。疯狂的人们投机能够得到的是什么潜在收益呢?----15-30%的平均潜在收益。如果理解中小板扩容的泡沫造顶过程,以当时中小板在5000点时的1800亿市值规模(后来的泡沫破裂,恰好就是跌回到这个水平,相当于其后扩容股票市值全部归零),7-8千亿外汇热钱转化为3-3.5万亿人民币的充裕流动性环境,也就是延长了中小板造顶的过程(3个季度,造出复杂的三重顶),造顶空间也就是25%。

而当下的流动性环境(M1增速不足10%),以及供求关系(将扩容1倍至700只以上),和创业板的市场规模(1万亿流通市值),进入泡沫区前的涨幅(中小板5倍,创业板1倍),无论哪个条件,都不如2005-2007年的中小板条件。那么对于创业板在泡沫区造顶的时间周期,和空间幅度,于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面前:当前创业板或许已经顶部确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