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学科课程实行中的困惑
(2022-04-27 18:16:16)
标签:
2020课题 |
基于新课标要求,教师探究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高中政治学科来说,议题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将高中思想政治课打造成活动型学科课程。因此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学界众多专家、一线教师高度赞扬议题式教学在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自此掀起了对议题式教学的研究热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议题式教学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就像一个“烫手山芋”,在其常态课教学中议题式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推进。大部分教师包括年轻教师并没有经常采用议题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在对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也表示在常规的教学中较少使用议题式教学,并且很多教师对未来是否会经常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持观望态度,表示会看情况决定。这种情况下议题式教学出现了窘境。议题式自身还存在很多不足,加之其尚处在发展探索阶段,所以当前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议题式教学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窘境。这种尴尬的处境不利于议题式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高中政治学科的发展。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设置议题。议题既承载着模块知识,又要架起问题情境与活动任务、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在议题式教学中对于议题的设置要求很高,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功底,教师很难设计出高质量的议题。很多教师设置的议题都比较随意,更多的是体现教学内容或教学情境的问题而不是议题。且从议题形式上看有些是主题而不是问题;而从内涵上看问题仅仅包含着学科内容或具体问题的解决,相对具有封闭性;而议题则具有开放性、思辨性,体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只能说在议题之下可以以问题为导向,串联起教学环节,推进教学进程,但不能把议题设置成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教师对议题和问题的区分界限还比较模糊。
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是议题式教学开展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阵地。在课堂中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驾驭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当前教师的课堂驾驭程度普遍生疏化,具体表现是议题式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在开展议题式教学课之前教师必须要统筹规划,谋篇布局,做好教学设计。而从实际的教学中议题活动设计上缺乏逻辑性,没有对应学科内容,设计层次性的活动。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缺少活动线、任务线、情境性的逻辑穿插,导致很多教学设计的呈现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虽然设置议题和议题情境,但是议题活动、议题任务、议题评价等教学环节却不知所踪,教学环节的衔接生硬,过渡不自然,教学环节的预设不充分,导致教学环节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