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处处是创造之地

(2024-12-24 14:05:15)
标签:

教学随笔

处处是创造之地

——作文创新例谈


摘要:时代呼唤创新精神,写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园地,此文从标题、立意、构思、写法、语言五个方面举例介绍作文创新之法。

关键词:写作,创新,思维,构思,语言

引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到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能力,语文教学只有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创造之人”,才能把创造和想象的乐趣这本该属于孩子的还给孩子们。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独创是作文的生命,写出有创意有个性,才是写作文的关键所在。写作是极富创造性的过程,“处处是创造之地”,它的每一环节都是我们可以努力开掘的地方,下面试从六个环节逐一展开论述。

一、 标题创新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扇窗户可以领略文章的灵魂。过去的命题作文标题是固态的、强制性的,作者只能因题而赋文,标题上毫无创造的空间。半命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有一定自由度,而话题作文需要自拟标题,既给我们创新的空间,又提出自拟标题的更高要求。“文题善,佳篇成一半”,若是拟题别出心裁,富有创意的,无疑更添一道风景,令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

我们的教材中就有许多鲜活创意的标题。如《变色龙》,标题不仅暗示出小说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个性本质。《斑羚飞渡》、《驿路梨花》等标题生动新奇而有美感,都很好的体现了作者的创造能力,可谓别开生面。

根据这些原形启发,标题创新的思路就自由开放了,如根据“亡羊补牢”这则成语材料,自由立意,写一篇议论文,如果以《读<亡羊补牢>》有感为题,便极其普通,而如果改为《补牢为何亡羊时》这既是对千年的结论的一种质疑,又暗含了自己态度,一改平时题目的判断句式;如果用《羊,只有一只》或《亡羊补牢者诫》为题,就不仅表明了一种态度,还能让读者产生联想,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反弹琵琶是一种求异思维,俗称“唱反调”,它突破常规思维,演奏与众不同的新调。例如半命题《我渴望__》,正向思维就是希望得到或体验的都是美好的内容。学生如能反弹琵琶,拟题《我渴望苦难》,既十分吸引人,又打开了写作思路,仿佛到了另一个天地去展示自我,新奇而有趣。再例如以《WXYZ》为题论证成功来自于勤奋、方法和惜时,新颖又深刻;《千里马变成推磨驴》《向前看与向钱看》,生动又新颖;《桥》、《网》、《路》简洁又意味无穷:想法新颖,创意十足

二、 立意创新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立得如何,对文章全局起很大的作用。命题作文大多含有或隐含着一个中心意思,有明确的“意”求。一旦走题,就可能导致全文的写作失败。给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去确定主旨,作文立旨须始于材料又归于材料。立意的创新就只能建立在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上,话题作文不限立意,强调的是与话题的相关性,其写作角度及立意有较大自由度。创新的立意要有时代气息,给人以新鲜感。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新人新事层出不穷,人的认识也随之发展,反映在文章里,主旨应新颖不俗,不因循守旧。如写“最需要”这一话题作文时,由一个人,一个集体最需要的东西联想到我国最需要捕“鳄鱼”的“铁丝网”,从而揭示出腐败分子丑恶的嘴脸和他们必然可耻的下场,主题深刻富有时代气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上看,我们的作文(作品)无需具有超时代性,而只要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侧面加以反映,或批评鞭挞,或褒扬赞颂,启人深思,给人鼓舞就足够了。

古代诗词佳作中,就不少这样的振聋发聩的立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陶渊时对田园风光的感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对离愁别绪的开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途万木春。”是刘禹锡对屡遭弃置的反思。这些尺寸篇章的流芳百世,无不因其独具新意而令人回味无穷。立意不能单凭直觉的思维活动,不能单凭个人意愿,也要有一个逻辑思维过程,尤其是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可以跳出常处之空间想,透过表面的现象看,思考细致、全面、深刻新奇。再看材料:

善于奔跑的非洲豹追捕猎物时,不是立即将其咬死,而是有意放生,然后驱赶尾随而来的豹崽去赶失魂落魄的猎物。小豹追赶一阵若停止脚步,母豹则含怒张开大口,毫不留情地撕咬小豹,小豹开始惊叫躲闪,但很快领悟到母豹意图,又抖搂精神奋力狂追那死里逃生的猎物。

根据以上“母豹教子”为材料写文章。不同的思维形式,会产生三种不同的主旨取向:逆向思维和话题意向相反,可写“教人不可仿教豹”的主旨;同向思维,在话题意向基础上再进一步可写“教豹易,教人难”的主旨;兼向思维,采用和话题意向正反结合的方式,就可写“爱心本可贵,方法价更高”的主旨。

 “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最明显的标志。”而训练发散思维最方便实用的写作形式是读后感,因为原文的正面形象、反面形象,写作方法,语言形式直至一词一句都可以引起我们的思索,或批评或共鸣,不一而足,各显其能,各逞其新。

三、 构思的创新

构思主要指下笔前构想全篇文章的轮廓框架,俗称“打腹稿”。构思必须做好两件事:第一,根据既定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即“言之有物”;第二,根据选定的材料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即“言之有序”。中学生经过36年的写作常规训练,基本熟知三大文体的写作模式,一般不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情况,但选材陈旧,老调重谈,或组织材料公式化,“三大段”的情况仍属普遍。构思的创新就是要根本解决这类问题。

前人所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就指出文章构思的显著特点是自由度相当大。自由度大,就为作者发挥和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构思的创新包含内容和写法两方面(此处且论内容的创新,写法的创新专论)。内容新,有两点意思:往大处说,要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别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题材。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老师的高贵品质,四件小事却是给作为弱国子民的青年鲁迅以心灵的震动。往小处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写亲身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于个性特征的东西,它们是独一无二,也是最能打动读者的,例如散文大师朱自清的《背影》从父母之爱着眼,从几乎人人熟视的材料入手,平中见奇。总之,既要有远大的目光,又不放过身边的小事。

内容创新又常常体现在选材的角度上。“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例如介绍本班的情况,按学习生活劳动等几个方面来写固然不错。其实,如能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如一次全班讨论会,一张班报,一天午间休息时的活动,一场球赛等来反映全班同学的精神风貌,效果也许更好。再如一中考作文题《__,谢谢你》,若写爸爸、妈妈、班主任、同桌、警察叔叔之类,那就是“陈芝麻,烂谷子”了。但若出人意料地感谢数千年前的孔圣人,因为他那有关学习的深邃的话语叩醒了沉睡的心灵,或感谢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因为他许多的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和进步。再例如以“书”为话题的作文,有学生以《读懂父亲》为题,文中把父亲喻为“一本饱含哲理的书,书页间流露着伟岸、正进、坚强和爱。”内容耐人可读,并且这标题也新颖独特,让人叹服。

文章的功能是对外输出信息,如果写的是尽人皆知的东西,满篇空话套话,哪里还有什么价值?文学家韩愈说过“唯陈言之务去”,有厚重的历史启示价值。

四、 写法创新

有这么一篇趣味文章:

有三个故事:之一,一伙人正听艺人弹琴,不一会儿大伙纷纷离去,只有一人蹲在地上未走。一曲终了,艺人对那人说:“您才是知音哪!”不料,那人懒懒地说:“不,我在等您坐的椅子。”

之二,艺人在弹琴,听着听着,一位妇女泣不成声。艺人感慨地对女人说:“我的琴声把你感动了吧!”女人边哭边说:“您的琴声让我想起不在的丈夫。”“您丈夫是做什么的?”“他是弹棉花的。”女人边掉泪边答。

之三,艺人拿着刀对大汉吼道:“要么听我弹琴,要么吃我一刀。”大汉只好听琴。突然,大汉跑在地上求道:“您还是给我一刀吧!”

这三个故事主旨相同——表明艺人琴技太差,形式一样——小故事,但写法却各有千秋:之一,卒章显志,异峰突起;之二,巧妙设比,幽默风趣;之三,极度夸张,强烈讽刺。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交相辉映味不同。

在对教材和课外读物的理解阅读中,我见识了许多精妙的文章写法。《渭城曲》中“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一环境描写极好的烘托了离情。《驿路梨花》巧妙推出一个又一个悬念,使我们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神奇效果。《阿长与<山海经>》中欲扬先抑,使平淡的写作素材泛起波澜,它通过情节的起伏,情感的波折,激荡起我们心理的落差,震撼人心。此外还有铺垫蓄势,正反陪衬,夸张对比,借题发挥,借景抒情,比兴寄托等等。

写法的创新是以丰厚写作经验为基础的,我们实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又并非不可能。办法有两条:一就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名家名作都能给我们可贵的启示,但借鉴的范围要广,不限于课本里的名篇,课外读了好文章,同样要吸收它们写法上的优点。二要不断地总结积累自己的经验,凡自己写过的文章都要认真想想,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不好,原因分别是什么;如果有兴趣,不妨尝试着换一种写法,做做比较。这就是创新的起点。

“一切在于方法”(巴甫洛夫语),写作亦如此,写作方法适当,有事半功倍之效。我读过一篇现场作文大赛夺魁之作《距离》是这样设计故事情节的:尽管我带着“隔膜”的心态踏进了继父的家门,但继父为了振奋我夜读的精神,每天晚上都捧着一本书,陪我到深夜,300多个夜晚的伴读,渐渐愈合了“父女”间的距离。

按照程式化的情节设计,文章至此也该收尾了,但是作者却匠心独运,设计出了石破天惊的突变式结尾:

收到通知书那天,我正在别人家玩,是村里的小孩告诉我的。当我飞奔到家门口时,他正和邮递员面对面站着。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画了一个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然后又禁不住自己的喜悦,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这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他不识字,可他……”一种无尽的感激之情涌上心头。

当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已经与这个家没有距离了。

又例如,在“人生处处是考场,人生处处是考试”,以“考场”为话题的作文中,一学生采用“拼接法”组织材料将学习中的考场与生活中的考场作对比:教室里,甲同学因考试成绩优良而受到表扬,同桌的乙则因落后而挨批;公交车上,甲、乙同时发现小偷,甲无动无衷,乙却勇敢的冲上去……强烈的对比,让人反思我们的价值标准和教育方向。

“文似看山不喜平”,同样一个材料,平铺直叙,会一览无余,索然无味。但写法创新,另辟蹊径,则会激起读者“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的阅读快感。

五、 语言的创新

“文如其人”就是指文章的语言,语言是构筑文章的基础,任何新颖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工具来表现。一篇文章语言要做到简洁通顺,形象生动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有创新意识,个人风格鲜明。鲁迅先生的语言简练隽永,意蕴丰富;朱自清先生的语言清幽细密,作家林语堂的语言幽默闲适。古今中外文学巨匠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创造了极具个人魅力的语言。

语言是丰富多彩而变化无穷的,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词语组合,不同的修辞手法等都有不同的语言内涵。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前提。

语言的新颖活泼,富有个性风采,实非一日之功,必须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写作经验的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初学写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1)调动多种语言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2)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灵活多变的句式,改变单一的陈述句,适当用些语气词;(3)多用口语,生活中的语言是鲜活的;(4)旁征博引,巧用诗词歌赋、成语、谚语、格言等。适当用点文言词句,增强文章的幽默效果。

在万众创新的今天,多么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教育教学思想的更新,学生评价必然多元化。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学生写作,无论从精神还是笔墨上,每一点创意都会得到尊重和鼓励。写作过程中的标题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无一不是“创造之地”“创造之时”。

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自由之笔,书写自得之见,抒发自我之情,培养创造之才。那么,未来“人人可成为创造之人。”其实,地上本没有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也便成了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