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探微
(2024-12-24 13:56:12)
标签:
教学随笔 |
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探微
【内容摘要】参与以“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国培活动过程中,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整改建议,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引
笔者近期有幸参加了“太湖县‘国培计划’(2017)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以“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为主题,以切实提升乡村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为中心,通过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分享、实践指导、答疑解惑等方式,借助网络空间,搭建专家、名师、教研员、乡村中小学校之间交流互动平台,发挥名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通过2018年元月5日~6日,3月9日~10日,3月23日~24日前三个阶段的听课、评课、议课、磨课、专家指导等多环节的学习,确实让我们这些一线语文教师收获颇多。
“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对语文学科而言,通俗点讲就是运用多媒体组织实施语文教学,其关键点就是如何利用多媒体这种这种教学手段的兼容性、先进性、优越性等特征来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更精彩的呈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要熟悉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远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
其次,我们要熟悉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再次,我们要熟悉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它是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只有切实把握了上述三点,我们才有可能正确地运用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
通过前三阶段的“国培”学习,结合自己平时对多媒体教学的了解、接触和运用,冷静反思,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一味地“搬弄”多媒体,而没有深刻领会多媒体教学的内核,十节课听下来,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就此进行分析,谈谈我对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熟练合理
有的语文教师也许是平时教学任务繁重,也许是一直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平时极少去自己动手制作课件,也极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到要上公开课时,才为了“多媒体教学”而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前没有认真准备,仓促上阵,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本次“国培”公开课,有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授《说和做》一文时,上课铃响了两三分钟,学生都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教师授课,而该教师却还在“操作”多媒体相关系统。正式上课后,在播放《七子之歌》环节时,刚播一小节,画面就卡住了,教师又慌忙去调试。而学生此时在下面开始小声议论着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语。后来在展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这些字幕时,教师本来是想让学生看字幕显示的问题,认真思考,积极做答。正当有学生站起来回答这一问题时,屏幕上的字幕突然被老师点击鼠标切换成了闻一多和鲁迅的两幅人物的肖像图(课后该教师说其本意是想把字幕显得醒目一些,却不想在点击鼠标时点错了地方)。这样突然变换,学生思维顿时受阻,注意力也随之发现了转移……整节课下来,笔者细数了一下,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因业务不熟,操作不当,至少出现了四次明显失误。其结果是学生对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一知半解。课后许多学生是在讨论着本节课教师的失误之处,而根本没有去关注本节课本该掌握的文本知识和相关的语文综合知识。本来一堂充满期待的公开课,因教师不会合理运用多媒体,最后导致学生一无所获。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觉得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刻反省!从中我们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务必要做到熟练合理。熟练,是指对多媒体的使用,把控要熟练,平时我们一定要多看有关多媒体技术和使用技法方面的书籍和相关视频。自己多利用课余时间动手实践,碰到不明白的问题多向同行请教,多向学校管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专业老师请教,多借助网络上的相关教育教学平台不断“充电”。合理,就是在教学环节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要恰到好处。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具体效果等多方面因素,让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手段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教学中尽量少出现或不出现上述情景中那些“不和谐的画面”。力争让每一堂课引导得法,学生学有所获。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要以生为本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也是如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目的是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走进文本。
本次“国培”授课教师都是借班授课,面对陌生的学生,还有几十位听课教师,如何迅速地吸引学生,听课教师的专注度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一节课的授课效果如何,从学生的神态上最能直观地反映出来。本来,多媒体课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许多优越性,它能把抽象、理性的书本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生涩为通俗,给学生运用直接经验学习间接知识,弥补其直接经验的不足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实际授课时,有的教师由于制作的课件一味彰显教师本身的才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让学生由一开始的好奇心,充满期待的眼神一下子变得懵懂,毫无兴趣可言。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卖油翁》一文时,导入部分是通过展示一系列图片来讲述欧阳修如何有才华的故事,五、六分钟时间里,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还有一位老师,在教授《土地的誓言》一文时,一开始就是结合PPT图片,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九三一年东北三省沦陷的经过,然后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让学生边听歌曲边酝酿对土地的情感,不要说一名初一的学生,就是许多听课教师都是一脸茫然。好的多媒体课件导入,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获取本节课所授内容的一些相关信息。从备课开始,就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应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把思想精力迅速集中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激趣”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从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开始,我们就要很好地把握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的“激趣”功能。一节课,学生从一开始就感兴趣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增长。学生也会自发地进入情境,自觉地配合老师。去认真领悟老师所授的内容。所以,我们从导入开始,就要以生为本,抓住学生认知心理,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样,多媒体的使用才显得精当。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中“激趣”的功能才能真正去显现,课堂教学才会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简洁实用
不言而喻,多媒体对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让课件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教师要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多媒体只是教师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切不可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一味去堆砌课件,失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更不能一味播放课件,自己充当解说员的身份,而应该适时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有的放矢,张驰有度。
有位语文教师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直接下载了几十张PPT,不加以处理与有效的利用,连设计问题环节中,学生还没认真去思考,教师就对着屏幕上给出的“正确”答案读了出来……让课件牵着鼻子走,让课件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一边呈现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内容,一边不停地串讲,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和学习效果。一节课下来,容量显得特别大,但又让听者分不清主次,学生学得非常被动,显得毫无活力。本来一篇能让学生产生共鸣,非常有“笑点”的童话,结果却上得死气沉沉。笔者觉得,我们在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一定要先认真研究文本,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千万不能一味堆砌课件,一味展示所谓的“精彩纷呈”。而应简洁、实用。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仅要呈现语文课本身的艺术魅力,还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那种让课件成为“主宰者”的教学形式一定要杜绝。
本次“国培”前三阶段虽已结束,但围绕“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教学”这一主题,我仍有许多值得不断深思之处。三阶段所听的十节课的相关情节也还常在脑海里回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上面所列举的一些消极倾向或许我自己在教学中也曾出现过,只是身在其中而全然不知罢了。听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听专家的精彩评析,才知道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自己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清醒地认识到: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尽量做到熟练、合理。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需要,运用各种课件时要简洁、实用。一定要兼顾教材的文路程序和学生的学习思路程序。认真制作课件,恰当选择媒体呈现的时机,让课堂教学的各阶段彼此有规律地交替,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同时,注重传统教学中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传承。根据不同的文本,学生的认知实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以本次“国培”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不忘初心,励志前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