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2024-12-23 11:59:23)
标签:
教育叙事 |
《欲 上 青 天 揽 明 月》
——“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十几年来,探月之旅让国人津津乐道,“月亮”又一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综合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挖掘学生内在的创作潜力和表演潜力。设计了这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综合,活动课,月亮,古诗词
【活动来源】月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意象。变幻莫测的月,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不知牵动着多少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它还有另外的象征,如“嫦娥奔月”代表神秘、追求;现代人对太空的探索,以月球为第一站,代表科学;月既有阴冷、静谧的一面,也有多情的一面。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十几年来,探月之旅让国人津津乐道,“月亮”又一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活动目的】探索月球奥秘,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还原月球的“真面目”。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综合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挖掘学生内在的创作潜力和表演潜力。
【活动分组】本次活动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资料组:通过翻阅科技书籍或上网查询有关月球的信息,综合概括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主要训练学生查找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创作组:以“月球”为话题写作想象作文,或进行书法、绘画等的创作。主要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朗诵组:学生激情诵读古代文人墨客的古诗文或今人的新诗、文章等。主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表演组:创作短剧,要求想象丰富、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活泼,然后确定演员并作好演出准备。主要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
【活动时间】一周
活动展示课教学过程:
一、月色撩人
在一首中国民乐《春江花月夜》中,两位主持人走上讲台。
甲:听着这悠扬的旋律,我们仿佛走进了春天,走进那个芳香的月夜。
乙:乳汁般的月光倾泻在我们身上,温柔的和风抚摸着我们。
甲:田野里飘来沁人心脾的稻禾香,我们陶醉在这样的月夜。
乙: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甲:今夜,月明星稀,正是旅游的好时机。将由我俩带领大家进行此次环“月”之旅。我是你们这次环“月”之旅的导游小姐。
乙:我是你们这次环“月”之旅的导游先生。
甲乙:希望大家(甲)快乐、(乙)充实地度过这宝贵的45分钟。
二、思接千载
甲:文人墨客钟爱月亮,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
乙:迁客骚人移情于月亮,总能勾起他们怀人思乡。
甲:这就是中国所特有的“月亮文化”。
乙:咏月的诗文更是多如牛毛,汗牛充栋。
甲:下面请听诗朗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乙:朗诵者王珩。
(多媒体打出星空图作为舞台背景)
乙:下面请听诗朗诵《天上的街市》,朗诵者甘芳。
甲:下面请听诗朗诵《静夜》,朗诵者吴浩。
三、知识擂台
甲:你知道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具体时间?
(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乙:是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他说过一句什么话广泛流传。
(美国
甲:你知道瞎子阿炳是谁?他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叫什么?
(是中国民间二胡演奏家,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
乙:中外历史上还有那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说出至少三个天文学家的姓名、国籍和成就。
()
甲:月球是行星吗?八大行星指的是哪八个?
(月球不是行星,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八大行星指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乙: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半径约为1738千米)
甲:月球和地球的年龄哪个大?各是多少?
(月球大,月球大约是46亿岁,地球是37亿岁。)
乙:自古以来,月亮有不少别名,你知道那些?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甲:关于月亮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对于月亮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三种理论:捕获说、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
四、科学•想象
主持人甲:每个人关于月亮总有那么一段难忘的时光。
乙:小时候我们偎在爷爷奶奶的怀里,也是在这样的月光下,他们古老的芭蕉扇中摇出许多神秘的故事。
甲:先请大家欣赏短剧《对和错》,看看我们身边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乙:有请表演者李蒙、吴浩。
(多媒体打出乡村小院夏夜图作为舞台背景)
短剧《对和错》
时间:某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夜
地点:乡下奶奶家门外
人物:奶奶、孙女津津
道具:靠背椅一把,乒乓球、篮球、手电筒各一个
【奶奶端靠背椅上
奶奶:[放好椅子,向观众,自豪地]今天是中秋节,我那聪明的孙女早早就从城里坐车回来过节。她可是什么都懂,今晚我就来考考她。[两手做喇叭状,向左右喊]津津,快点出来乘凉。
津津:来啦![怀抱篮球上。坐在篮球上,趴在奶奶腿边]
奶奶:[手往上指,津津的眼顺着手往上看]你看天上,这一轮圆圆的月亮像什么?
津津:[不假思索]月饼
奶奶:就知道吃。
津津:那,那像白玉盘。李白就有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奶奶:[高兴地]是吗?[向观众]我说她什么都懂吧,不愧是我的孙女。[向津津]津津,你知道天狗吃月这事吗?
津津:天狗吃月?
奶奶:是呀!奶奶小时候,就亲眼看过。那晚,许多人正在外面乘凉。好好的月亮被天狗给咬缺了,为了吓走天狗,奶奶的奶奶从家里拿来洗脸盆,死劲敲着,可月亮还是被咬没了。大家敲得更厉害了,好久月亮才出来了,直到变回了老样子。
津津:[笑] 奶奶,那不是什么天狗吃月。我们老师讲了,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出现了月食。
奶奶:啥?月食?
津津:奶奶,你还不知道吧。拿把手电筒给我,我来演示给你看看。[站起,从口袋里拿出乒乓球]这就当月亮,篮球就当地球,手电筒就当太阳。
奶奶:那我替你拿篮球。
津津:[演示月食全过程,一边口述]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运行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注意这时是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从而产生了月食。你看,这是月偏食,这就是月全食,这又是月偏食。
奶奶:[高兴,略带伤感]津津,你知道的可真多!
那,我给你讲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怎么样?
津津:我们老师说,那些只是远古人们的想象,都是假的。
奶奶:假的?[手往天上指]你看那月亮上,怎么就像有人在走动呢?[语气坚定地] 奶奶跟你说,那就是嫦娥,那就是吴刚。
津津:不是他们。我们老师说不是那就不是。
奶奶:(疑惑地)那会是什么呢?
津津:那些月亮上的阴影,早期的天文学家认为是海水,因而叫“月海”,其实那只是广阔的平原。人们已经知道的“月海”共有22个,其中最大的叫风暴洋。
奶奶:[站起,向观众,失落地]我还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好听着呢。可是这,这我没法讲了。
[爷爷牵着津津下]
话外音:到底是呵护想象重要,还是尊重科学重要呢?恐怕连我们自己也难以取舍。
打出字幕: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字幕逐渐消失)
五、对“月”游戏
甲:这个选择太难取舍了,我们难以一时作出回答。
乙:这个问题太沉重了,我们无法一时妥善解决。
甲:但月亮的故事还将继续讲下去。
乙: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叫对“月”。
甲:就是从我们学过的或者没学过的诗中搜集含“月”的诗句。
乙:五言七言都可以,但一定要是完整的上下句。
甲:分“月”字出现在首字、第二个字、第三个字……
乙:五言一直到第十个字,七言一直到第十四个字。
甲:我先来起个头,七言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乙:“月”字出现在诗句的第一个字。下面请大家踊跃举手发言。
(教师随机点击幻灯片,给出诗词)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白居易《寒闺怨》)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天》)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张籍《湘江曲》)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独不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王维《桃源行》)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李商隐《正月崇让宅》)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宿府》)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贾至《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甫《白帝》)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乙:这次到五言诗句了,我来起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甲:“月”字也是出现在诗句的第一个字。哪位同学往下接?
(教师随机点击幻灯片,给出诗词)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行里馆》)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李贺《南园十三首》)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施肩吾《幼女词》)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王维《白石滩》)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六、月球畅想
甲:我们知道了月亮的过去和现在,
乙:为的是更好地把握月亮的未来。
甲:神九、神十、神十一相继问天,我们已经触手可及。
乙:这个神秘的星球将不再寂寞。
甲:就让我们畅想它美好的未来吧!
乙:请听想象作文《美丽的月球》,写作者王珩,朗诵者王珩。
(教师随机点击幻灯片,更换成月球近距离美图)
月球,让我轻轻告诉你
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落入地球,满载着我的好奇心,让我驾驭着“飞翔五号”。犹如一只海燕,击破长空,直入云霄,乘着惊雷霹雳,飞向美丽的月球。
地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人类正在急于揭开月球面纱,探索月球让人神往的居住环境的奥秘。
星期天,我发动飞船,向月球驶去。我全神贯注地开着宇宙飞船,十分钟后,我到达目的地。
打开船舱,好清新的空气。原来是月球的制氧机,它可以吸收各种气体转化为氧气,但是,如果你的人品不好,道德不高尚,行为不规范,你就呼吸不到它制造出的氧气。我点点头,心想:地球人只会一味向大自然索取,而没有想过回报大自然。我走着走着,进入“月球部落”了。好漂亮,宽阔的街道,一尘不染,人们都驾驶着无污染汽车,花草树木随处可见。人们见到我,都争着问:“你是地球人吧?”我说:“嗯,大家好!”他们热情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
一天很快过去了,我该走了。登上“飞翔五号”,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的确,我们对待地球肆无忌惮,以致于如今生存环境受到严峻的挑战,严重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但我相信,科学的进步会改变一切,我们的心也会变得更纯净。美丽的月球呀,请相信人类本性的善良,请相信人类有着对未来的美好的梦想和期望。
甲:下面有请宗一敏同学朗诵的自己写作的作文
乙:《哈里博士发现了一个新“地球”》
(教师随机点击幻灯片,给出月球特写图片)
哈里博士发现了一个新“地球”
哈里博士发现了一个新“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行星位于银河系深处,有着与地球相似的结构。
哈里博士发现了一个新“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行星的地表下蕴藏着数量惊人的矿石和石油。
哈里博士发现了一个新“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行星气候宜人,水量充沛,空气清新,有大量的珍禽异兽四处游走。
……
七、依依惜别
甲: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乙:宇宙飞船即将到达地球。
甲:嫦娥弄清影蟾宫孤守;
乙:神舟问浩天神州齐欢。
甲:好客的嫦娥在向我们依依告别,
乙:让我们在一曲《明月几时有》中结束此次旅行吧!
甲乙:朋友们,下次再见。
(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
教师总结: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主持,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今天这节课是综合性学习的一次尝试,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最后,资料组的同学们还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精神大餐,等会就可以“就餐”。这节课到此为止,同学们,下课!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把我的构思跟同学们交代之后,教室里就沸腾了。分组时,学生更是举手踊跃,唯恐落后,很顺利的分派好了各自任务。学生网上查找资料(王珩、徐子威、周娅、陈超等)、自行寻找朗诵材料(王珩、甘芳、吴浩等)、自创短剧(胡一清、桂子贤等)、创作绘画作品(李蒙、王珩、姚丽苹等)、创作想象作文(宗一敏、王珩等),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热情,这令我感到特别欣慰。
为了寻找合适的剧本演员和主持人,我让学生上讲台试演,然后由大家推举最符合角色的演员和主持人,大家最终推举的演员为奶奶的扮演者为李蒙,孙女的扮演者为吴浩。两位主持人为王珩和刘晓光。剧本台词和主持串词我略作修改,便交给了他们,放手由他们自己去课后排练。
在一曲中国传统名曲《春江花月夜》的悠扬旋律中,这节活动课终于开始了。李蒙同学饰演的奶奶惟妙惟肖,吸引力众多听课老师的眼光,课后老师众口称赞“演得好,精彩”。刘晓光的主持落落大方,声音清晰浑厚,连经常在外听课的孟老师都感到“大吃一惊”,这也大出我的意料。王珩同学主持老道,朗诵作文是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这节课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堂课也有两处瑕疵:一是时间没有控制好。主要原因是放手时应该适当收手,与两位主持人多作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谈谈自己的想法。对“月”游戏时我是想让时间更长一点,让大多数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能举手发言,可主持人只让回答三四句就戛然而止;二是,对“月”游戏搜集诗句时,考虑已经加强了难度,学生一时无法找到那么多的诗句,我就花了两个下午翻《唐诗鉴赏辞典》,作为活动课教学,应该由学生自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