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见识写作
(2024-12-22 16:57:52)
标签:
教学随笔 |
用见识写作
摘要:写作是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写不出好作文令很多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倍感苦恼。作者从分析什么是作文入手,追根溯源解答了为何要写作、写作的重要性以及之所以写不出好作文的原因,进而提出怎样才能学会写作。环环相扣,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关键词:写作
引言:
曹丕曾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从人类开始有意识的结绳记事到创建文字,从竹简上书到蔡伦造纸,从传统的笔墨纸砚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人类的文明随着文字的创新一步一步被记录传承。白驹过隙,苍黄翻覆,历史的长河推翻了不同时代的庙宇,却在文化的河床上孕育出娇艳的鲜花。先秦有《诗经》、大汉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创作的瑰宝璀璨夺目、生生不息。
而如今,何谓文章?何谓写作?如何才能拿起笔杆写好作文?一提起关于写作的话题,恐怕大部分学生都要谈之色变,家长操心不已,教师为之头痛。笔头转了几百圈,半篇文章未成形,好不容易落下笔,东拉西扯无重点。怕作文,怕写不好作文,是当今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写出作文,且是言之有理,出口成章的好作文,其实并非那么难。
一、何谓作文
到底什么是作文?我们通俗的理解作文便是写在纸上的文字。作文包涵的其实很广,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兴致勃勃、侃侃而谈;遇到久别重逢的故交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与人争辩时唇枪利剑、据理力争;遭遇打击挫折时急需倾诉,渴望理解。我们会遇到太多太多一气呵成、谈吐畅快的时候,其实这也是作文,只不过是口头作文。而当我们把这些口语转化为文字,用书面的方式呈现出来时,这便是作文,书面作文。如此说来,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完成着很多篇作文。
二、为何写作
想写好作文,首先我们得弄人们明白为什么要写作:
1、作文是抒发志向、情感的需要
眼见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置身其中不由满心欢愉,充满喜悦;秋去冬来,满目萧瑟,哀凉之意丝丝涌上心头;遭人讥讽,被人藐视,满腔激愤无处宣泄……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情感要抒发,太多太多的抱负要展现,挥之于笔墨是最便捷的表达方式。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陶渊明弃官返乡,躬耕田野,创作出大量文作。《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系列,笔下作品无不彰显出渴望归隐的情怀。
曹操是一代枭雄,有心要一统天下,合并九州。他也常常用诗歌来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击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途经碣石山,跃马扬鞭,登山而观,满胸豪情壮志,提笔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丽诗篇。待他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抵长江,欲消灭劲敌孙刘二人。此番壮举惊天动地,大展宏图指日可待,曹操下令于东十一月十五日夜摆酒设宴,款待众将。宴席上曹操酒奠长江,痛饮三大杯,放歌大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自己招贤纳士的渴望。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用一本《聊斋志异》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弃医从文,鲁迅以笔为枪,对封建势力展开口诛笔伐;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上朋友,亦是艺术上的知音,《傅雷家书》中的谆谆诱导,默默鼓励,舐犊情深令人动容;冰心三寄小读者,文笔清新,主题纯真,宣传了爱的哲学,感动了无数读者。这些无论是理想所求,还是情感所需,都体现出文字不可磨灭的力量,无论历经多久,这些佳作仍然铭刻于世人之心。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都是如此。普通的我们难道不是?四季变换,世事无常,喜怒哀乐,人间百态,史学家用文字记录了历史,传承着文明,我们也用文字记录下心情,抒发着情感。成长的烦恼,青春的苦涩,成功的喜悦,这些都可以通过文字得到释放和宣泄。
2、作文促进了个人的成长
与其说作文是为了考试而生,不如把它当作一种情感的教育。见其文如见其人,一点都不夸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容易通过言行折射出来。写作文的过程便是情感历练,价值观养成的过程。它对人品格的养成、人生价值的体现,甚至三观的塑造都有重大的作用。
写作可以培养一个人基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这不仅对语文的学习,特别是阅读理解有所帮助,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了必备的条件,解决了“读不懂题”这种最基本的难题。写作好的人,不仅理解能力强,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事倍功半到事半功倍不过一步之遥。
三、写作之难
作文书千千万,教人写作文的书同样不计其数,可即便搬回一个图书馆,很多同学还是不会写作文。这是为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没有哪本书可以替代或者教会你写作文。就像达芬奇画鸡蛋,观察鸡蛋是第一步,但如果没有后面的无数步尝试与修改,他永远不可能只凭借观察而画出像样的鸡蛋。纵是极富盛名的诗仙,也要在创作后请人观摩,再三修改,不经磨砺铁杵无法成针,李白尚且如此,何况平常人。况且作文所言之物未必全是实景,需要抒情,需要议论,需要穿插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节在里面,这比画蛋本身又难了很多。
1、教学之难
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常犯一些问题。担心学生不会写,恨不得全权包揽。教学时,过于追求格式化公式化,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分段分层、如何点明主题,甚至如何首尾呼应,条条框框,面面俱到,一板一眼,列举的清清楚楚。学生笔记抄的密密麻麻,可是拿到了作文题,依旧不会写,又或者写出来的也是死板成品,通俗一点说就是批量生产的“流水账”。作文最忌讳的就是死板教学,不知道为什么而写,自然不知道该写什么。作文没有定式,作文教学也不是加减乘除,不是套用公式就可以得出结论。套路传授的太多,反而圈住了跳跃的思维,必然写不出挥洒自如的好作文。
2、写作通病
学生写作通病有三:首先,不爱审题,提笔就来。尚未谋篇布局理清思路,就开始洋洋洒洒写开头,写完开头才觉无话可说,便又停笔苦想,想出一点写一点,文章完成的生拼硬凑。其次,过分依赖工具书,拿到作文题目,第一时间翻阅身边所有作文书,找到相似类型作文“取经”,东拼西凑甚至只稍微改头换面就成了自己的作品。最后,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从不修改,作文写成后,不管好或不好,是否偏题离题,是否有错字病句,立刻放置一边,只当任务已经完成。一无谋思二无创新三不修改,写出的作文必是高山流水,不通不通。
四、如何写作
1、我手写我心
好的文章不一定美在每一处文字,但读之必能感受出作者真切的情感。或让人如沐春风,或让人心有所动,或让人泪眼婆娑,或让人忧思难忘,或语言或情节,只要能有那么一处能感触人心,这样的文章足已堪称美文。伤心、委屈、激动、喜悦……当我们把这些内化的情感转换成外化的文字注入文章之中,才能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而这些内化的情感首先要求真实,没有真实的体验,单凭那些虚构的情节,浮夸的语言,很难融入恰如其分的情感,读来只是惺惺作态。写出自己的真心,才能真正打动人心。遥想屈原被放逐,创作《离骚》,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自述情怀,忧愁幽思绵缠悱恻,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千古佳作流传至今。
2、我思得我知
天下文章千千万,可以说任何一个命题都被无数人写过,只有推翻陈词滥调,才能写出脱颖而出的好文章。七分靠立意,三分靠语言,作文是最能直接表达作者观点和见解的东西。没有新颖的立意、独到的观点和有深度的见解,再华丽的语言只是绣花枕头,表面好看,细品无味,毫无实用之处。
“人间芳菲四月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孟夏登山,正值芳菲落尽之时,却不料在此深山老寺中遇此美景,也许诗人登临前曾为春光匆匆不驻留而懊恼、遗憾,而这一片桃花引入眼帘,满心欢喜溢于言表,笔锋一转间,前后对比强烈,立意新颖,感悟深刻。一首好诗顷刻之间跃然纸上。
人们不是用白发写作,而是用见识写作,写作便是一个人认识真理之后的独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