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文言文教学效能提升

(2024-12-22 16:50:42)
标签:

教学随笔

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升实践

 

  要:传统的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已经构成了一种基本模式:从介绍文章的背景资料、作者情况到落实文言词汇和句式;再到课文的内容、写作手法的分析和背诵默写。而这种模式往往教学效能低下,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试图从四个方面探析如何让初中阶段学生以一种更自信,更轻松的状态去乐学文言文,进而提升文言文教学效能。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效能、乐学

  言: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语言文化传统,作为“国学”的一部分,在当代社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的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已经构成了一种基本模式:先是介绍文章的出处,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然后进入课文内容的讲解:落实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再辅以老师的串讲,分析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手法;最后老师指导学生背诵默写。往往一篇文章讲下来,老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学得十分枯燥,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如何让学生以一种更自信,更轻松的状态去乐学文言文呢?笔者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出发,试图从四个方面探析如何让初中阶段学生以一种更自信,更轻松的状态去乐学文言文,进而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眼球

鲁迅曾写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故事性”则是“玩乐”中一项有意思的内容。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中引入故事会化“枯燥”为“有趣”,变“负担”为“享受”。在学习《〈世说新语〉两则》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古今中外神童的故事,在课堂上举行故事比赛。“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骆宾王咏鹅”、“曹植七步作诗”、“瓦特发明蒸汽机”——学生们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地讲了一个又一个神童的精彩故事。在热烈的故事氛围中,我问道:“大家想知道东晋著名才女谢道韫和才子陈元方的故事吗?我们一起走进《世说新语》来阅读他们的故事,好不好?”在一连串的“好”中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了课文的学习,主动而积极。

《木兰诗》的故事家喻户晓,但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倦怠,我上网找来了美国迪斯尼经典动画片《花木兰》,利用自习课播放,让他们找一找原版《木兰诗》与改编后的电影在情节上的出入。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后来的课堂学习轻快有效,一篇《木兰诗》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且轻松高效。

二、指导多样化的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何充分发挥学生朗读的主动性,让朗读成为教学的有效环节呢?

1.首先,要让学生爱上读文言文。《滕王阁序》属骈体文,辞藻华丽,句式工整,韵律感极强,教这篇课文时我把教学重心放在读上。先引导学生鉴赏熟悉的写景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他们边读边想象美景:火红的晚霞在山头天边飘动,白色的孤鹜在空中翱翔,一望无际的浩荡江水依山而流,碧蓝的天空倒映水中。这是一幅多么美妙和谐、动静结合、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壮美画卷啊!在此轮想象朗读后,|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自觉自愿地投身至课文的学习中了。

2.其次,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言文。读,是开启文言文大门的钥匙,离开了读,学习文言文等于空中楼阁。书读得好,文意,文情,文势,文序,文趣,都可在铿锵的朗读声中体现出来,“激昂之处还他个激昂,委婉之处还他个委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在教学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多读《口技》,可疏通文意,领会到口技表演的精妙;诵读《论语十则》,学习之法与为人处世之道便了然于胸;读《木兰诗》,仿佛化身木兰,踏上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征途,一个巾帼英雄形象跃然口中;读《伤仲永》,品味其中语言:“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泯然众人矣”,没落的天才方仲永形象便鲜活起来——

3.最后,读的方式也要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范读,必要时还可以领读;学生可以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还可以个别朗读;可读全篇,也可读某几段,某一段,甚至可读某几句,某一句。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总之,要反复读,一直到读熟,熟到提出某一段或某一句,便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句句段段熟记于心。

当然,诵读并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方法,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因为文言文毕竟时代久远,语言障碍无法回避,尤其对文言虚词,句式的理解与掌握,学生漫无目的地自读也难以奏效,老师要在必要时予以点拨。

三、借助工具书,及时归纳积累增强学习信心

1.工具书是文言文学习的得力助手。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的学习让我记忆忧新的是教授《古代汉语》的李先华教授的那句话:“学好中文从古汉语开始,学好古汉语离不开工具书。”一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从大学时代陪伴我至今,我也把这本书隆重推荐给我的学生,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疑难,查查字词典,一切就清楚明白了。这样做既降低了文言文的学习难度,培养了学生学文言文的好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归纳积累必不可少。字词句是文言文基本单位,学好文言文必须积累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相关句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板书,听写,竞答,测验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程度。特别是文言词语中的特殊现象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一些特殊句式:“无乃——乎”“得无——”“孰若——”“——孰与——”以及文言文特有的修辞“互文”现象,老师在每篇课文后可作适当的归纳整理,把这些知识点单独拎出来,通过PPT或板书展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学生古文词句的记忆积累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比大量无头绪的记忆要事半功倍得多。例如:“四个意动用法(异,奇,宾客,利);两个通假字(扳,材);一个特殊句式(得为——而已耶?)”是我对 《伤仲永》词句的归纳整理;“四个互文句子”则是《木兰诗》的词句重点;“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开卷有益”这些成语则当仁不让地成为《孙权劝学》的词句识记重点,学生反映这些归纳在复习时非常的实用方便。

四、进行适量科学的题目训练锻炼巩固古文学习能力

论语云:“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故课后的作业训练十分重要。可布置学生做一定量的练习来复习巩固课上讲解的内容;也可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延伸阅读训练,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安徽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理解有时也会出现课外古文。一些学生平时缺乏课外古文阅读的训练,考试时往往出现畏难情绪,感到无从下手。而我特意在平时教学中,每单元安排两篇课外古文的阅读理解,带着学生们一起品读,分析,解答。如教《夸父逐日》,可提供《女娲补天》古文阅读材料,设计习题进行对比阅读。当学生感到自己解答文言文题目的能力提高时,学习的兴趣就浓了,自信也就强了。日积月累,学生们再遇见课外文言文时,不再慌张,从容应答,有时甚至会给老师带来惊喜。《邓稼先》一课中“我不能走”这一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虽然课前布置了翻译任务但我依然感觉这段古文有些生僻,学生不一定读得懂。出乎意料,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就连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都能较流利地翻译出这段古文,基本上不需要老师的点拨。我想这和平时适度的课外古文拓展训练有莫大关系,能力的提高才是硬道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成功的前提”,面对现在许多学生看到文言文就畏惧、厌烦的心理,甚至仅凭主观想象就臆测文章内容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成为了当务之急。变“任务”为“兴趣”,化“害怕”为“自信”,从“学习”走向“享受”,这就需要施教者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中注意一定的教学技巧,激发兴趣,鼓励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在兴趣盎然,自信满满中品读一篇篇古文,快乐而轻松地徜徉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美丽园林中。如此,老师教得巧妙,学生学得愉快,岂不快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