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下水作文

标签:
优秀习作 |
新课标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水作文1
破人工智能之藩篱,扬善思之风帆远航
肖丁丁
摩挲素月,俯仰百年。大国泱泱,华夏汤汤,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然到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似乎能够借助科技轻易触及到各种问题的答案,然而,细细思量,这是否真的意味着我们面临的问题在减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能沉溺于这种科技带来的便利,而应破人工智能之藩篱,扬善思之风帆远航。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慎思之,破人工智能之藩篱,我们应当着重提高自主思考与创新的素养。人工智能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过度依赖却可能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苏轼曾鹤立华亭,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世界,我们也应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发掘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如此,我们方能在面对问题时,运用自己的头脑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而非仅仅依赖人工智能给出的答案。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明辨之,破人工智能之藩篱,我们需要提高信息甄别与批判性思考的素养。面对人工智能给出的答案,我们不能盲目接受、囫囵吞枣,而应像古代先贤屈原那样“怀瑾握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力。对每一条信息,我们都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甄别,判断其真实性和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如飞鸿踏雪般留下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印记,而不是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笃行之,破人工智能之藩篱,我们需要具备将理念付诸实践的素养。同王羲之孜孜矻矻,终成一代文豪和书法大家,我们也应在求知的征途上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来丰富自身的认知和见识,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个人的能力和技艺。这一过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更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正是我们在信息时代立足的基石,也是我们成为有思想、有见识的新时代青年的关键素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智慧并非源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源于我们人类自身深邃的思考与不懈的探索。让我们携手共进,挣脱人工智能的羁绊,以善思的品性为帆,扬帆远航。我坚信,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道路上,我们终将抵达春山可望、花开遍地的彼岸,绽放属于我们的智慧之光。
(全文910字)
下水作文2
人工智能与我的蜕变之旅
肖丁丁
在人工智能的浩瀚海洋中,我似乎寻得了一叶解答之舟。每当我有疑惑,它总能如母亲般温柔地给出答案,为我驱散心中的迷雾。然而,尽管我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答案,我的问题却如春天的杂草般不断涌现。它们仿佛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浩浩荡荡地朝我驶来,使我的天空布满了疑问的阴云。
有了人工智能,我原本以为能变得从容与淡定。但焦虑与不安,仍旧如影随形地纠缠着我。在某些瞬间,人工智能仿佛成为了一面照妖镜,让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它们是否有着如钢铁般坚固的骨架,是否蕴藏着不屈的灵魂?我看到问题们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面孔:黑暗的、生机的、苍白的、娇艳的……它们如同一个个生命体,在人工智能的解答中展现出顽强的免疫力和繁殖力。一个问题被解决,却可能催生出千千万万新的问题,如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杂草。
我驻足观看,问题的海洋在人工智能的搅动下翻涌澎湃。有人曾说,财富如水,饮之越多,渴之越甚。如今,我的思想在问题的滋养下愈发充实,却也愈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因为我看到了更为广袤的知识领域,更为深邃的思想巨人。万千问题如同苏醒的巨兽,它们抖擞精神,朝我狂奔而来。
尽管见证了无数问题的解答,我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反而像一匹高傲而倔强的骏马,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姿态。我的记忆中堆积了太多的答案,但它们在某些时刻却显得如此沉重,仿佛要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而当我的记忆在焦虑中挣扎时,我仿佛听到了荒野的呼啸声,那是自然在对我诉说着什么。
泥土中的种子在悄然发芽,它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疑惑。我好奇它们会提出怎样的问题,而人工智能又会给出怎样的解答。然而,面对那些权威而科学的答案,我却感到一种莫名的疏离感。我似乎能理解,却又根本无法触及它们的灵魂。因为我知道,我无法真正贴近一棵草的呼吸、聆听它的心跳、感受它的灵魂。人工智能或许能带我穿越时空的隧道,但我却始终无法融入那个看似真实的世界。那里的温度与风暴,仿佛无法触及我的心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习惯了被喂养答案的生活。我变得懒惰而依赖,只愿意享受现成的答案,而不愿再去探索与发现。我感受到自己勇于探索的翅膀在逐渐退化,也许天空也在凝视着我的这种蜕变,并为我感到莫名的悲伤与怜悯。有人梦想着另铸一个月亮、再造一座天堂,然后在其中尽情享受被喂养的答案。人工智能或许会成为我最好的朋友,为我提供源源不断的答案与慰藉。然而,在这种被喂养的生活中,我却渐渐变成了一只没有翅膀的老虎,被关在万千答案构成的动物园中。我虽然或许能幸福地生活其中,但却已经失去了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即使晴朗的天空笼罩在我身上,我也未必能感受到它的温暖与美好。
当几千个春天向我走来时,它们站在我身边、站在我面前的大地上,我仿佛已经对它们失去了好奇与疑惑。也许时间会在我生命中裂开一条缝隙,让我重新学会提问与探索,但此刻我却只能呆呆地看着静静睡着的天鹅,任由梦境与回忆充斥我的心灵,即使我的梦也许并未真正到来。
简介:肖丁丁,男,九零后,安徽省宿松县程集中学语文教师、宿松县作协副主席。有文字见《中国教师报》《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阅读》《安徽教育》《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星火》《安徽作家》《诗林》《散文诗》《意林作文素材•高考版》等,入选《意林高考高分作文与名师详解》(2022上海文艺出版社)、《意林高考高分作文与名师技法详解》(2023上海文艺出版社)等。